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基因检测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是人类最为常见的神经肌肉系统致死性疾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在活产男婴中的发病率约为1/。

疾病特点:

根据Dys的空间结构变化和功能丧失的程度不同,本型双分为两种类型: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和贝克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BMD)。DMD是最常见的x性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由Duchenne()首先描述。临床表现主要有:患儿均为男性,多在3.5岁发病、行走较正常儿童晚(15个月后),行走慢,容易跌倒,呈典型鸭步、GowerS征、翼状肩胛等。DMD和BMD患者的智力问题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词汇学习和记忆较差、情感交流有一定困难。一般无消化道症状。存活很少超过30岁。本型的病情是PMD中最严重的,其严重程度与患儿家族中遗传代数成反比.即家族中受累代数越多,病情越轻,严重的是散发病例.预后不良。BMD与DMD为同一种基因引起的疾病,通常认为本病的发病率为DMD的1/10,比DMD少见,具有DMD必有的特征,如x连锁隐性遗传、腓肠肌肥大、近端肢体无力等。与DMD不同点是发病年龄较晚(在5-20岁发病),发病前可能已存在假性肥大,但往往不能引起注意。病情进展速度慢(病程可达25年以上,往往20岁以后仍能行走);多不伴有心肌受累或仅轻度受累,预后较好,又称良性型。

临床诊断:

DMD的明确诊断通常在5岁左右,也有可能提前,阳性家族史的疑诊患儿激酶增高可能不明显。5岁以后肌力、肌肉正常的患儿为DMD可能性小,10岁以后基本可以排除。患者血液中的肌酸激酶(CK)相当高,通常会高出正常值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骨骼肌的破坏也引起测试指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数倍以上。临床上常通过肌活检区分不同类型的肌营养不良,但确诊往往需要依赖于病例的免疫组化和基因分析。

基因分析:

从基因的层次来说,本病的发生是由于编码dystrophin的DMD基因的突变所引起,dystrophin编码的抗肌萎缩蛋白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膜的质膜面,起细胞支架作用,维持肌纤维完整性和抗牵拉功能。Dystrophin基因突变便引起抗肌萎缩蛋白的减少或缺乏,机头细胞得不到保护,最终导致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本病的突变有约1/3病例为散发,没有家族史,是由基因新突变造成。由于其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所以主要是男孩发病,女性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且携带者女性生育的男孩有50%的几率会患病。因而通过对dystrophin基因的检测不仅可以辅助诊断假肥大型营养不良患者,还可以筛查此病的女性携带者,这样便可以为女性携带者做生育指导。

Dystrophin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大的致病基因,长达kb,含79个外显子,假肥大型营养不良患者突变的类型中,大片段缺失型约占60%,大片段重复型约占10%(MLPA),其余30%的突变类型是微小突变。针对缺失和重复型可以通过MLPA进行检测,MLPA一下子可以检测79个外显子,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可再进一步针对微小突变测序检测。

海思特针对假肥大型营养不良提供全面DMD与BMD的MLPA检测及DMD基因突变检测,并且针对DMD基因突变检测为阳性的患者免费提供亲本突变位点验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yby/5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