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万病之源始于胃肠”,因为胃肠主管着机体70%的免疫力,胃肠主管着机体90%以上的代谢功能,胃肠又主管着几乎%的营养吸收,胃肠每天都不断的吸收着营养,滋养机体心、肝、脾、肺、肾。
所以胃肠的健康才是畜禽整体真正的健康。
一、流行特点:
鸡腺肌胃炎是一种以腺胃肿大、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病鸡精神沉郁、采食量降低、生长迟缓、消瘦、鸡群整齐度较差。当前该病在鸡规模化养殖业中呈上升趋势,从而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鸡腺肌胃炎广泛发生于各种品种的鸡群,肉鸡、蛋鸡、种鸡等均有发生,主要发生于商品肉用仔鸡,而且本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会发生,尤其在炎热的夏秋季发病率较高。
二、临床症状:
发病鸡表现为羽毛粗糙无光泽、冠髯苍白、萎缩、可视粘膜苍白、腿部皮肤发干;病鸡食欲减退,饲料转化率降低,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粪便呈黄色细软条状,呈油性“鱼肠样”或烂胡萝卜样,个别排棕红色至黑色稀便;有的病鸡嗉囊内有积液,颈部膨大;有的鸡有流泪、肿眼、甩头及呼吸道症状,大群内可听见有呼噜声。
发病中后期的鸡呼吸道症状基本消失,病鸡精神沉郁、闭眼呆立、翅膀下垂、羽毛蓬乱不整,采食量和饮水量急剧减少;个别病鸡眼结膜浑浊不清,有的出现失明而影响采食。病鸡渐进性消瘦,生产水平下降,鸡只生长迟缓或停滞,导致大群整齐度严重不均匀,体重不达标,体重仅为健康鸡的1/3--1/2,呈负增长趋势,最终衰竭而死。
三、剖检变化:
剖检主要病变在腺胃和肌胃。腺胃肿胀如球状,呈乳白色,腺胃乳头肿胀、出血,腺胃粘膜肿胀变厚,乳头界限融合,腺胃壁增厚、水肿,用指轻轻挤压可挤出乳状液体;肌胃内膜出血、增厚、变硬易开裂,严重的出现火山口样的溃疡甚至肌胃穿孔。胸腺、脾脏及法氏囊等免疫器官严重萎缩;肠壁变薄、出血,肠道黏膜脱落并充满未消化的饲料;胆囊充盈呈暗绿色,胆汁外溢,嗉囊扩张,内有黑褐色粘液。
四、发病原因:
腺肌胃炎是由多种因素(诱因+病因)共同作用导致的腺肌胃功能及结构发生改变的一种症状,可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
(一)传染性因素
种鸡通过垂直传播将病毒传递给雏鸡,如鸡网状内皮增生症,呼肠孤病毒、鸡贫血因子等造成肉鸡腺胃肿胀、肌胃角质层糜烂、法氏囊、胸腺等免疫器官萎缩,并造成鸡群的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的继发感染,造成鸡群发病率升高。
沙门氏菌病以及魏氏梭菌感染也会造成肠道肿胀、出血,肠粘膜脱落,严重时并有卡他性及纤维性假膜,也能够导致腺胃肿胀、肌胃出血。
传染性支气管炎(腺胃炎型)病毒感染能够造成鸡群腺胃肿大,采食下降,机体消瘦。
眼型鸡痘引起的眼炎也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病,夏秋季节鸡痘发病比较严重,腺胃炎发病率也较高,夏秋季节在腺胃炎发病率高的地区,往往先发生眼炎后又继发腺胃炎,造成很高的死亡率。
禽腺病毒也会造成肉鸡免疫器官萎缩,也容易继发腺肌胃炎的发生,造成腺胃肿胀。
(二)非传染性因素
霉菌感染和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在动物机体中可以长期长时间储存,并且在体内表现为累计效应,毒素长时间储存在体内,造成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层脱落易剥离,角质膜增厚以及角质层下形成出血性溃疡。而且霉菌毒素能够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容易继发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家禽,造成大规模的死亡。
饲料营养不良,尤其是饲料中生物胺,日粮原料中鱼粉、豆粕、维生素预混料、脂肪、禽肉粉和肉骨粉等保存不当,很容易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生物胺,造成机体酶代谢的抑制,引起胃酸分泌过剩,诱发腺胃溃疡、肌胃糜烂。
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尤其是缺乏维生素E和维生素B12,导致生物膜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使蛋白质变性,酶和激素失活,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家禽代谢失常,发生肌胃粘膜黏连,肌胃糜烂。
一旦发生腺肌胃炎症状鸡群会发生三个抑制:
免疫抑制、采食抑制、生长抑制
同时出现严重混感症状。
治疗原则:驱霉菌、解毒素、抗氧化、促修复去腐生肌,三消三止。(腺胃炎、肌胃炎、肠炎)
1.肌腺白+黑,也可配合其他药物使用。
2.考虑免疫抑制,先饮禽妥安后用肌腺白+黑。
3.考虑霉菌毒素使用爆解拌料;肌腺白+黑饮水。
4.考虑幽门螺旋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病先用达观林后用肌腺白+黑。
01
什么是商品蛋鸡滑液囊支原体(MS)高效防控措施?02
病毒性疾病(流感、新城疫)病后恢复产蛋的调理原则是什么?03
蛋鸡脂肪肝高发该如何预防及治疗?
了解更多精彩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