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症治疗专家介绍:肌营养不良症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肌肉变性疾病,另外,除遗传因素外,患者自身基因突变也可导致本病发生。临床以进行性的肌肉萎缩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虽然很多学者对肌营养不良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了探索,但至今仍不清楚。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有着独特的医学理论,通过辩证施治,对很多疑难杂症都有特殊的疗效。
肌营养不良的不良症状
肌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疾病,该病多发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多因以走路延迟,动作笨拙,步履摇晃,起蹲或上下楼梯困难引起家长注意,对肌营养不良早期明显的症状进行了解。
?
1、正常儿童生后1岁独立行走,患儿可能1岁半-2岁开始独立行走,或者一直行走不稳,往往被误认为缺钙或体质弱等原因而被忽视。
2、随患儿年龄长大,症状逐渐明显,常在入托后发现患儿运动能力较同龄儿差,动作不协调、笨拙,奔跑跟不上同龄儿童。肌营养不良患儿逐渐出现步态异常,行走摇摆,俗称鸭步,上楼困难,蹲下起来困难。
3、肌营养不良患儿多于3-5岁逐渐出现症状,婴幼儿期多无症状,也有部分细心的家长可能发现患儿其实从小运动发育就较同龄儿童稍有落后。
4、随病情进展,肌营养不良症状越来越重,大约12岁左右患儿失去独立行走能力。之后,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并发褥疮、坠积性肺炎等。由于呼吸肌无力、或合并心脏受累等原因,在20岁左右可由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
肌营养不良症吃什么对身体好?
1、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
2、可多食鱼类、蛋类、鸡肉、瘦猪肉等,但不可太过,以免损伤脾胃。
3、白菜、豆芽、西红柿、山楂、广柑、枣子之类的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多食一些。
4、饮食宜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钙、锌、瘦肉、鸡蛋、鱼、虾仁、动物肝脏、排骨、木耳、蘑菇、豆腐、黄花菜等可适当多食。
肌营养不良症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忌食或少食油腻厚味过热、伤津耗液及损伤脾胃之品;
2、少吃或忌食过辣、过咸、生冷等不宜消化和有刺激性食品。
3、忌烟忌酒
体疗:
临床实践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及各关节的充分活动虽然不能治愈本病,但至少可以延缓更严重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和关节挛缩的发生。因此,鼓励病人进行尽量多的活动在本病的治疗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针灸严格来讲,本病患者应慎用针灸治疗,尤其是要慎用体针治疗。在必需应用针灸治疗时,一定要注意掌握针刺的刺激强度,本病患者不宜使用强刺激。
推拿
按摩按摩对于本病的按摩大体包括用适当的手法刺激有关的经穴,起到调整机体及脏腑功能的作用;和协助病人对各个关节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以延缓患者肌肉萎缩的发生和防止病人的关节发生挛缩等。在许多时候,后者比前者还要重要。
肌营养不良症西医治疗方法
用药治疗
各型肌营养不良症均可见到肌原性受损的肌电图表现。包括运动单位平均时限缩短,运动单位电位平均幅度下降,多相电位增加,重收缩时出现干扰相,运动单位范围缩小,运动单位电位最大幅度下降等,此外还可见到纤颤电位,正相电位等等。据统计,例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四头肌的肌电图,肌强直电活动出现率为10%,纤颤或正相电位出现率为70%,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多相电位增加95%,重收缩时出现干扰相及病理干扰相占96%。
目前,虽然很多学者对肌营养不良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了探索,但至今仍不清楚,由于本病的病程缓慢,某些类型长达正常生命跨度,这对本病的治疗以及疗效估计带来很大困难,现在虽然有上百种药物的临床应用,但至今仍无肯定疗效的药物,以至于此病仍在发展状态中,造成患者病累终生。
中医辨证施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肌营养不良症以骨骼肌的无力,萎缩为其主要特征,同时具有起病隐匿,病情呈进行性缓慢发展的特点,应当归属于祖国医学痿证范畴:痿证当分虚实。虚痿者,内伤诸损不足,病程长久治不愈,
肌营养不良
肌肉瘦萎缩无力,肌营养不良症以虚痿的表现为多。而实痿一般起病较急,病情较短,不超过三个月,往往还伴有萎软肢体疼痛、拘挛、麻木等症状。两者鉴别,肌营养不良症应当归属于虚痿。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藏元阴元阳。精者,生之本也;元气者,亦人身之本也。肌营养不良症既为遗传生疾病,应当与中医的肾关系密切,此乃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不能营养肌肉筋骨,而在后天发育的过程中,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
中医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筋骨。先天不足,若能后天调养得当,脾胃健旺,仍可不病;若调养不当,脾胃虚损,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肌肉无以营养,则又发为肌肉营养不良患病。
肌营养不良症与中医肾、脾两脏关系最密切。我国著名老中医田丰教授,对于肌肉疾病的诊治,经常运用五脏相关的理论。所谓五脏相关,脾肾虚损是肌营养不良症中医病因病机之关键。由于肾为先天之本,先天遗传疾病中医多从肾去认识。脾主肌肉恶湿,脾虚则生痰、生湿浊,肌营养不良症出现肌肉假性肥大,脂肪组织沉积和结缔组织增生,这是脾不运化湿浊内生病理性产物。同时,肝主筋,司人身运动,体阴而用阳,虚损病在肝,多属肝阴或肝血不足,肌营养不良症同时存在肝阴不足的情况,因为肝肾是同源的。其与心的关系,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患者,晚期多并发有心肌心功能的损害:肌肉若日渐消瘦,至大肉脱落,胸廓肋间肌肉萎缩,肺脏失去屏障,不能防御邪贼风于外,容易为外邪所伤,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痰多,此又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虚损,累及心肺,最为难治。
?
中医治疗疾病,历来重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但同时也包含辩病论治的内容。辨病是根据患病部位 特异的病因、病理及病状特点,以辨析诊断疾病,故辨病论治就是针对患病部位特异的病因、病理及症状进行治疗,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即辨病反映疾病的全过程的综合诊断,具有相对稳定性。辨证论治是反映疾病全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临床诊断,针对该阶段的诊断,确定治疗。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我们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DMD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肌肉萎缩以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其病机为肝肾亏虚,肝风内动、脾气虚弱、痰瘀互结。中医辨证虽有肝风症、肝肾两虚症、脾虚症的偏重不同。但反 应到每个病人则三者往往相互兼夹,很难区分为单一的证型。所以,我们采用辨证与辩病相结合的方法。抓住了肌肉萎缩这一主要环节,遣方用药,应用通络生肌三联汤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第一步,健运脾胃,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所以说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认为人体的气血(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能量)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又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使得人体具有一个良好的吸收能力,能够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血行畅通,关节疏利,筋骨强健,肌肉发达,肢体活动有力。
第二步,补益肝肾“肝肾同源”,肝与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精血同源”。在脾胃功能虚损较轻或是运化能力尚可,可以兼顾肝肾不足的问题,根据患者个人病情体质情况也可一二步同时进行
第三步,修复正气,固本培元,增强机体免疫力。中医的理论中有这么两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即人体的抵抗力。祖国医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人体的正气旺盛,如功能正常,气血充沛,卫气固密,使得外邪的侵袭得到防御,不易发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