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甡,众多家长眼中的儿科神医,给孩子看病找黄甡,是很多家长的心声。黄甡,每天,找他看病的数以百计,他一号难求。这是一种信任、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然而,人们只看到了他作为儿科名医的辉煌,背后却是沉沉的负累,随着岁月的增加,他的皱纹多了,身体疲惫了,他说:“我之所以这么累,就是想让孩子们少用抗生素”,这是他的愿望,这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的医者初心。他用中医的办法,保护着孩子们茁壮成长,他值得孩子们信赖,他值得家长尊重,他不负社会期许。
“
一位家长曾经给健康大河南来信说:老早就听别的家长说,河南医院儿科名医黄甡看小孩病不错,能除病根,就是他的号很难挂,有位家长还说,她带着孩子,从大早上6点就去挂他的号,一直等到晚上8点才看上病,真的是非常火热啊。一个家长说她在网上挂黄甡的号,一个星期才挂上,就是想让医生看一下她儿子的咳嗽病,想除病根。
本周六(8月26日),在黄河科技学院学术报告厅,儿科"大腕儿"黄甡将在这里讲“育儿真经”。
健康大河南为本次活动提供现场直播,小编将用两个摄像机切换直播,大镜头小镜头都有,不用到现场,更胜到现场。看直播,请 主讲人介绍:黄甡,主任医师,教授。河南中医院儿科外治中心业务负责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儿科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教育理事会儿科分会理事。主要从事小儿呼吸、消化及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的临床研究工作,倡导“小儿养生”和“绿色疗法”,将中医非药物疗法与小儿“未病先防”紧密结合于临床。
黄甡教授的育儿经
一字千金
将在这次讲座中
全部奉上
家有脾胃不好、身高体重不达标、
经常容易反复感冒的孩子,家长更是要来听!
讲座详情
?年8月26日(周六)上午9点30分
?坐标:黄河科技学院(紫荆山南路校区)学术报告厅
?目的地:紫荆山南路与漓江路向南米路西黄河科技学院东门
之前呢,小编听过黄主任的课,为了给妈妈们普及育儿知识,小编把黄主任之前讲课的精华部分整理如下,分享给大家。
一、百病“积”为先
黄主任提醒爷爷奶奶,不能过分的隔代溺爱孩子哦,不要以为给孩子吃越多的好东西就是补哦~因为食积会有下面一系列症状哦~
1、食积的解释
食积,或称积食、积滞,是一个范围广泛的病名。饮食积滞是儿科病中最为常见的基本病理因素。饮食积滞较为严重可适当灌肠,但千万要尊重孩子的体质而行。
2、小儿百病“积”为先
A、小儿疾病大多由饮食所致,食积是小儿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黄主任提醒大家:现在的孩子,吃好穿好是重要哦,但是身体的调理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照顾孙子孙女的爷爷奶奶呀特别注意。
B、因食积引起的疾病有很多,如咳嗽、肺炎喘嗽、泄泻等。黄主任还幽默的告诉大家:孩子也会得相思病哦~比如心爱的玩具得不到。这样这可能会导致食积哦~
C、食积的原因:常常是由于脾胃感邪气,表现在饮食上就是:吃多了不是这个季节的水疏或是不是适合本地生活习惯的食物。黄主任告诉大家:小孩的脾胃——照顾好——不多食异类食物。
D、适合中原人吃的食物——补心食材——小麦——五脏俱补,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原的地带,适合多吃面食。
益处:白面补心、安心神、夜惊、盗汗(小麦麸也有)因为小麦集合秋天的地气,有四时之灵气。
注意:杂粮不宜多吃——饮食习惯应为米面为主,辅食为辅。红薯泥的营养价值较高,可适量食用~
3、食积与小儿常见病证
1
食积与咳嗽
A、食积咳嗽,即“食咳”。黄主任特别提出:五更嗽,即晚间咳嗽的原因,是因为有积食。
B、食咳伴有的食积化热症状:腹胀、纳呆、暖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苔厚腻、脉滑数为多见。
C、治疗则以消食和胃为主,肺胃同治,方可收效。
2
食积与发热
A、食积发热又称“积热”,是儿科常见证候,系饮食停滞中焦,积滞郁久化热,热蒸于内所致。
B、症状: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粪酸臭异常,此为食伤。”
黄主任提醒大家,现如今城市的孩子摄入蛋白质的成分太多,导致消食慢,滞运脾和胃。不可养的过于精致,甚至可食用的生水是有好处的。
3
食积与肺炎
A、食积伤脾→脾虚生痰→痰贮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热
脾虚日久→土不生金→肺阴亏虚→阴虚内热→子盗母气→脾气更虚
脾虚生痰,郁热炼液为痰;而痰贯穿于小儿肺炎疾病全过程,是小儿肺炎传变的重要因素
B、重点防治:应该是调理脾胃功能
C、中医上有“杜痰”之称,可以预防肺炎~
主任提醒:白芥子可以治疗食积哦~
4
食积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A、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与脾胃功能障碍有关。有关研究已证实,脾(胃)虚证和脾(胃)实证的患儿机
体的免疫功能都是低下的,稍有不慎就会感冒。临床可见脾(胃)虚证、脾(胃)实证都可兼夹食积郁热(食火)。
B、皮肤腠理都与脾胃功能有关——脾胃虚脾胃实可证明有内火。皮肤白过于白,说明脾胃功能有障碍。
5
食积与咽炎
A、中医名为“喉痹”。
B、疾病表现:咽喉鼻内壁有绿泡。
C、治以消积清热,解毒利咽。
6
食积与头痛
A、表现痛在前额,面部属脾胃,说明脾胃有问题。
B、原因:为食积生热,积热于中,上扰清窍所致。太阳经痛——受凉。耳痛——中耳炎。
C、方法:首当导滞通腑,继而扶脾养阴。
7
食积与便秘
A、《幼科发挥》云:“太饱伤脾。”
B、产生原因: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脾胃运化不及→积滞肠腑→积久化热→积热蕴结→肠道传导失常→大便秘结不通。
C、解决方法:中医上说,太饱伤胃,可以多喝水,增加胃肠道蠕动。切忌多吃泻药。
黄主任还形象的用水载船的例子,形容胃与食物的功能~所以,在正确对待。
8
食积与泄泻
A、治小儿泄泻勿忘消食化滞
B、其他症状:食积常与“风寒”、“湿热”、“暑湿”之邪相兼并存,交结胃肠,脾胃气机难复升降之常,则泄泻难愈。
C、解决方法:泄泻初期→消食化滞“通因通用”。
D、实例:孩子脾胃受凉,会导致拉肚子,水果应该应时吃,但是必须注意孩子的体质。脾胃虚:吃苹果,这时候吃梨会拉肚子。更不能吃柿子,这时候也会导致拉肚子。
9
食积与盗汗
A、原因:盗汗多因乳食积滞
B、表现:食滞肠胃→郁蒸化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小儿纯阳,夜寐则阳入于阴,加之积热内蕴,故汗出以入夜为著。
C、治以消积泄热之法。
10
食积与舌苔剥脱
A、产生原因:乃乳食积滞,郁久化热,蕴结心脾,火热上熏则舌苔剥脱。
B、治疗方法:治以消食导滞,清心泻脾热。
11
食积与贫血
A、原因:毕可恩教授:小儿贫血有虚实之分,不可概用补法。
B、治疗方法:均应重视调理脾胃功能,以消食化积为主,虚者兼以补脾,实(热)者兼以清热导滞虚者。
12
积与惊啼
A、原因:乳食积滞为其主因
食滞于中→气滞不行→胀满、腹痛→眠不安;积滞化热→内扰心脾→惊啼。
B、治疗方法:消导法乃为治本之法。
13
食积与荨麻疹、丘疹样荨麻疹
A、原因与脾胃功能失调相关:积滞日久,损伤脾胃→郁而化热、聚湿生痰。
脾主肌肉:(1)热、痰、湿相合,外发于肌腠;(2)脾胃损伤,易感外邪,内外合邪,郁于肌腠。
B、治疗方法:治当消食和胃,祛风除湿。治疗小儿百病,不论虚实,均应注意脾胃的调护。欲要小儿安,耐得三分饥与寒。
黄主任还风趣的说:慈父严母的模式适合中医的阳主阴从的理念~麻麻们做贤妻良母可以预防孩子少生病哦~
二、精心哺养是关键
A、人要健康,一靠先天禀赋,即遗传基因。二靠后天培养,即父母精心照顾。前者是生命之根,以肾气为主,后者是人生之本,以脾胃为要。小儿离开母体,形体娇嫩,脏腑脆弱,各项生理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卫外功能和脾胃的运化功能都很差,极易导致疾病。因此精心哺养,才能保证小儿健康活泼,聪明伶俐地成长。
B、治疗方法:感邪后又易传变而发生高热、昏迷、惊风抽搐之病。除医生积极治疗外,家长朋友首先是注重预防,增强小儿体质。
C、谚语有“若要小儿安,耐得三分饥与寒”。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已经损伤,会影响乳食的消化吸收,导致腹泻,厌食,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等。
D、脾胃防护:小儿要节饮食,适寒温。饮食方面:慎用“高能、高蛋白、高营养”等食物;“顺四时”以适寒温,不仅是调养脾胃之要诀,也是养生必具之大法。
主任提示:冬天里不易给孩子洗太多的澡哦,伤气哦,不易孩子过冬哒~
三、常用单验方选
了解这些,孩子生病在家也可以自己治疗哦~
小儿胃热呕吐
绿豆2两,研粉,鸡蛋清两个,调绿豆粉敷于双足涌泉穴一日一换。
小儿高热
鲜蚯蚓10—20条,吐泥后加白糖适量化成水,必须是白开水哦(未溶化的去掉)用此水冲服,既可退烧,又可止痉(也可治无痛性血尿)
涂抹之后:还可以退烧、消痰,一日三次,还可以治疗痄腮哦。
婴儿(2-3个月)阴囊红肿,皮肤硬
同上方法,外敷局部。
小儿盗汗
用五倍子2钱研末,用口水调成糊状,敷脐。
小儿鹅口疮
吴茱萸15g研末,醋调,敷双足涌泉穴,以一夜为度。
本周六(8月26日),在黄河科技学院学术报告厅,儿科"大腕儿"黄甡将在这里讲“育儿真经”。
健康大河南为本次活动提供现场直播,小编将用两个摄像机切换直播,大镜头小镜头都有,不用到现场,更胜到现场。看直播,请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白癜风是否传染用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