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怎么样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8/9241951.html肌营养不良症属于遗传基因突变或遗传所引起的进行性加重的慢性疾病,此病划分的类型比较繁杂,其中以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比较常见,多发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常儿童生后1岁独立行走,患儿一般在出生时候没有症状,1岁半—2岁开始独立行走,或者一直行走不稳,往往被误认为缺钙或体质弱等原因而被忽视。肌营养不良患儿多于3—5岁逐渐出现症状,婴幼儿期多无症状,也有部分细心的家长可能发现患儿其实从小运动发育就较同龄儿童稍有落后。随病情进展,肌营养不良症状越来越重,大约12岁左右患儿失去独立行走能力。随患儿年龄长大,症状逐渐明显,常在入托后发现患儿运动能力较同龄儿差,动作不协调、笨拙,奔跑跟不上同龄儿童。长此以往,也容易引发呼吸肌或心脏的问题。[诊断与鉴别诊断]在典型病例,根据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的病程,肌萎缩及无力呈选择性的肢体近端型的特殊分布,四肢腱反射低或消失,无感觉障碍,不难诊断。在性连隐性遗传型,家族中第一例发病后,对以后病例可通过血清CPK,Mb和PK等的测定而得以早期明确诊断。早年起病者,需要同婴儿型脊肌萎缩症及腓骨肌萎缩症相鉴别。此时肌电衅检查具有重要临床助诊价值。成年期起病者需同亚急性或慢性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症及慢性多发性感染性神经炎相鉴别。对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尚需与线粒体肌病相鉴别。肌营养不良症的中医诊断介绍如下:1.脾胃虚弱四肢瘦削,肢体软弱无力,手不持重,步履缓慢蹒跚,蹲起困难,面色无华,神疲倦怠,胃纳减少,舌淡胖,苔白,脉弱无力。2.气血亏虚肌肉瘦削,四肢无力,手不持重,步履艰难,蹒跚,蹲起困难,面色苍白,神疲倦怠,心悸气短,少气懒言,头晕眼花,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3.肝肾不足筋惕肉跳,肌肉瘦削,四肢、头颈软弱无力,抬举困难,手不能握持,足软难以行走,步履踉跄,言语蹇涩,吞咽困难,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弱无力。4.湿热侵淫肢,沉重无力,步履困难,肌肉瘦削,倦怠困重,食少便溏,舌胖有齿痕,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肌营养不良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由于肌营养不良的病因比较复杂,治疗起来相对困难。所以朋友们多了解一些肌营养不良的症状对于患者的治疗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肌营养不良的治疗,西医尚无特殊疗法,只能针对病症行以一般处理,如增加营养,适当锻炼。相比较治疗,中药健脑止萎汤治疗是好的选择,中医治疗肌营养不良以讲究辨证论治,治疗比较严谨,不同的发病类型,不同的个人体质,治疗也不同,中医治疗还是比较权威的。
了解疾病请添加客服人员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