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胖三斤,五一假期一结束我们就迎来了“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作为全球十大慢性疾病之一的肥胖,已经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大问题,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肥胖这个“沉重”的话题。
如何定义肥胖?肥胖的危害都有哪些?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者分布异常已经达到危害健康的程度。
肥胖对健康影响很大,它不仅会导致机体代谢发生障碍,还会影响多个器官的功能,肥胖是多种其他慢性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肥胖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痛风这些慢性病。肥胖还会增加哮喘的发病率、影响肺功能,更容易由于骨骼承重增加而出现很多骨关节疾病,甚至会增加很多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并预防肥胖的发生。
而且现在小胖墩越来越多,青少年肥胖不仅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降低心肺功能,导致易疲劳、学习效率降低等,还会引起性早熟,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更有可能引起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引起重视,不要觉得孩子胖点就是营养好,其实这反而是一种营养不良,因为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个方面。
肥胖都分为哪些类型?
肥胖按照发生原因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遗传性肥胖,这种肥胖比较罕见,不是我们想的家里人都胖我也胖的那种遗传,而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异导致的一种极度肥胖;第二种是继发性肥胖,主要指的是由于一些疾病、内分泌紊乱或者外伤引起的内分泌障碍导致的肥胖,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等等导致的肥胖;最后一种是单纯性肥胖,是单纯由于营养过剩,主要是能量过剩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积累,是一种由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复杂性疾病。这是我们能够预防控制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
如何科学减肥?
想要科学减肥首先要了解自己是不是已经肥胖了,比较常用的判定方法是体质指数BMI和腰围两个指标,体质指数怎么算呢?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体重的单位用公斤,身高的单位用米,得到的数值如果处在18.5-23.9之间就是一个正常范围,超过24就是超重,再往上超过28就算肥胖了。然后腰围这个指标是用来判断中心型肥胖的,有的人可能体重正常,但是腰围比较大,四肢不胖甚至很瘦,这样也是不健康的,成年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5公分,男性大于等于90公分,就属于中心性肥胖了,这个时候脂肪更多地会堆积在内脏上,会出现脂肪肝、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相比胖的匀称以及下半身肥胖,这种向心性肥胖对健康危害更大。
肥胖危害虽然大,但也不要动不动就减肥,如果确实处于超重肥胖了,可以适当的通过饮食、运动来调节,我们说发胖并不是因为吃了某种或某类食物,而是因为吃多了导致转化的能量也多了,满足了各项生理功能的需要之后,还会有剩余,这个时候就需要额外做一些运动或是身体活动来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如果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不能被完全消耗,可它也不会平白无故的消失,它会变成脂肪囤积在体内,让我们变胖。
所以,正确的减肥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少吃多动,会吃会动,让能量少摄入、多消耗,达到“入不敷出”,但一定不要不吃不动,极端的节食!所谓的少吃,是指科学合理地控制饮食,三餐成比例的减少,也不是让我们只吃单一的食物或不吃某类食物,而是要在保证食物多样的前提下适量减少。简单说就是好好吃饭、控制油炸、烧烤、甜点、甜饮料等加工食品以及酒类这种纯能量饮料的摄入,加上科学规律的运动,最好每天能运动1个小时,规律作息不熬夜,长期坚持就能健康的瘦下来!
P.S.有关科学减肥的知识我之前有几篇文章都介绍过,欢迎大家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