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球生物医药
前沿技术与政策法规大会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最新详情
主论坛+8个分论坛
主论坛:站在前沿技术的风口
分论坛一:抗体药物发现-寻求新突破
分论坛二:抗体药物开发-关键技术与法规
分论坛三:细胞与基因治疗-突破的方向
分论坛四:创新临床研发-加速新药上市
分论坛五:小分子药物开发-开启新模式
分论坛六:复杂制剂与改良型新药-立项与研发分论坛七:新药项目交易合作与投融资分论坛八:供应链与创新创业|走出疫情困境后企业可持续发展
上世纪70年代,一个名叫大卫·菲利浦·威特(DavidPhillipVetter)的男孩出生在美国。或许你未曾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你一定认识这个男孩,他就是人们口中的“泡泡男孩”。这个男孩一生都生活在泡泡中,因为他患有一种极其罕见的基因缺陷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SCID),空气中任何一种致病的微生物都足以夺走他脆弱的生命。
—撰文:子衿罕见病并不罕见,除了“泡泡男孩”还有“瓷娃娃”“蝴蝶宝贝”“渐冻人”“月亮孩子”等各种带有罕见病的孩子。目前已知的罕见病有近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在种类繁多的罕见病当中,约有80%是由于基因缺陷所导致的,具有遗传性。知道病因后是否意味着我们能够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由基因缺陷导致的罕见病?基因治疗让罕见病患者看到希望的曙光?所谓基因治疗(GeneTherapy),就是把外部的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用以纠正或补偿由于缺陷或异常基因引起的相关疾病,达到治疗的目的。
基因治疗与罕见病结缘已久。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批准了首个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基因治疗案例。基因治疗的首个罕见病是腺苷脱氨酶(ADA)缺乏症,患者由于ADA基因缺陷,不能产生功能性的ADA酶,进而导致严重的免疫缺陷。年,医生采用反转录病毒介导的间接法,用含有正常人腺苷脱氨酶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培养患者的白细胞。8个月后患者体内ADA水平达到正常值25%,未见明显副作用。此后又进行第2例治疗获得类似的效果。这一案例让人们看到基因治疗在罕见病方面的巨大潜力,很快便成为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