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癌性营养不良

白癜风是由于什么引起的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205/4573591.html

癌症患者相关的营养不良,统称癌性营养不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WHO/IARC)发布的最新《全球癌症报告》显示:年全球新发癌症例数为万,死亡万例。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癌症高发国家。万新增癌症病例及万癌症死亡病例中,我国新增病例数占.4万例、死亡病例数占.6万例,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

癌性营养不良是指以一系列代谢紊乱为基础,表现为消瘦或组织(脂肪、肌肉等)消耗、乏力或虚弱、脏器功能损害。它和恶性肿瘤病理类型、病程有关,且伴随肿瘤进展发生。其主要发生机制在于机体内营养物质不足和或代谢紊乱,如静息能量消耗增加、骨骼肌分解代谢增加,负氮平衡、脂肪消耗等。机体营养不良可促进恶性肿瘤患者死亡进程,或者使患者耐受抗肿瘤治疗的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

临床接诊的患者多表现为厌食、乏力或虚弱、近3个月内体重下降明显。客观数据量化方面显示人体测量值和(或)体围测量(上臂周径)值下降。具体来说可出现皮褶厚度下降,以三头肌、二头肌、肩胛下、腹部及髋部皮褶厚度明显;常伴随双手握力减低、体力状况变差。实验室检查常发现:1.血清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等浓度降低;2.尿3-甲基组氨酸和肌酐-身高指数升高;3.负氮平衡;免疫功能受损,如血清淋巴细胞总数降低、免疫球蛋白(IgA)、补体C3降低、T细胞亚群异常;也可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含量等。

癌性营养不良多伴有膳食不合理或进食量减少、体重变化、抗肿瘤治疗病史。体重是最常用的营养指标。根据实际体重(Kg)/[身高(m)]2计算出体质指数(BMI)判断成年人营养状况,BMI=18.5~25之间为正常值范围。BMI18.5为营养不良,25为超重。血清白蛋白35g/L多考虑为营养不良、≥35g/L多考虑无营养不良。

营养治疗途径多为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补充的营养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食物纤维、水等;其中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如果胃肠道等工作,那么就利用它”。

肠内营养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因无法进食、无法维持机体营养贮存者或胃肠道有一定功能的恶性肿瘤患者,通过肠内营养能保持胃肠粘膜屏障功能,并发症少,费用较低。其副作用常出现:腹泻、误吸相关性肺炎、管道堵塞、鼻饲综合征如低钾、低磷血症;伴随肠梗阻、难治性恶心呕吐(对止吐药物无效)、上消化道瘘形成、严重短肠综合征伴严重腹泻或呕吐者不建议进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主要用于肠内营养未达到营养支持目标者,包含以下情况:1.无法摄食,特别是基础营养无法保证,且胃肠道无功能时;2.因胃肠道梗阻问题,但对抗肿瘤治疗或手术治疗可能有效时;3.对于进展缓慢的肿瘤,出现无法纠正的胃肠梗阻性疾病时;4.继发于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后,放射性肠炎、严重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患者采用合适的肠内营养不能维持体重和身体所需时;肠外营养并发症以置管局部感染、静脉血栓、置管穿刺引起气胸或动脉受损、肠粘膜萎缩多见。

总体而言,针对性的营养治疗可以维持机体营养状况,逆转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减少抗肿瘤治疗并发症,增加身体对抗肿瘤治疗的承受力,提高患者带瘤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扫医院患者服务平台,预约挂号、医院介绍、专家出诊时间、健康科普知识等内容一号搞定!

扫医院订阅号,持续为您推送权威健康科普知识,欢迎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yzz/86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