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你是否......
1.产后半年甚至多年后看起来依然是“孕”味十足?坚持锻炼及饮食控制,哪哪都瘦了,唯独肚子还是一圈圈的。
2.经常活动没一会或者坐久了就觉得腰酸背痛。
3.甚至有漏尿的情况,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出现上述现象你有可能是腹直肌分离了
怎么办?
武义县妇幼保健院盆底康复中心来帮你!
县妇幼保健院盆底康复中心是金华地区首医院。开展的业务项目有腹直肌分离修复、盆底功能筛查,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乳胀催乳等。特别是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乳房胀痛等有明显疗效。该治疗不打针不吃药,无痛苦无副作用,深受广大患者好评,效果显著,受到广大女同胞的欢迎。盆底康复中心-。
怀孕期间,随着胎儿成长,女性的肚皮也慢慢被撑大,到孕晚期时,增大的子宫将腹肌拉长,使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分开,腹直肌之间的空隙会越来越宽,这种现象被称为腹直肌分离。
左边是正常的腹肌,右边就是腹直肌分离
有研究统计,腹直肌分离症在初产妇中发生率30%,在二次妊娠中发生率高达60%以上。
腹直肌分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理原因女性在怀孕后,为容纳逐渐增大的子宫,腹部原本平行连接的左右两条腹直肌逐渐分离,其交叉纤维被不断地拉长。当超过一定限度时,皮肤弹性纤维发生断裂,腹直肌腱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使腹壁明显扩张变薄,腹壁突出肌肉——腹直肌逐渐出现分离状态。
饮食影响女性怀孕期间,由于身体内分泌影响,尤其孕早期饮食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口味嗜好发生改变,常出现偏食、厌食现象。有些孕妇因担心肥胖,主动少吃,导致营养不良,机体组织弹性不足。还有些孕妇则不适当控制饮食,多吃高热量的食物,造成组织弹性下降,同时导致胎儿体重增长过快,容易长成巨大儿,导致腹壁扩张更明显。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适应性整体会下降,机体的皮肤、韧带、肌纤维的弹性与韧性下降,故高龄产妇腹直肌分离的发病率更高,分离程度更严重,产后身体恢复所需时间相对需要更长。
运动缺乏现在的家庭结构比较特殊,妈咪怀孕后,一般被当做“女皇”,得到很好的“照顾”,躺着的时间较多,腹部肌群逐渐弱化。
衣着影响有些孕妇因嫌弃穿托腹裤或托腹带不透气、有束缚感而选择肥大的衣服,对躯干几乎没有一点束缚力,使承托胎儿的力量完全落在了腹肌上。随着胎儿体重的不断增长,腹部肌肉不堪重负,发生分离。
腹部手术史这也是腹直肌分离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剖腹产手术或其他腹部手术可能直接损伤前腹壁肌群及其腱膜组织,局部损伤处靠疤痕愈合,而疤痕组织的强度和弹性功能都会减弱,会导致产后腹直肌分离状态无法恢复,甚至进一步加重。
腹直肌分离有什么危害?1、腰背痛:腰背痛是指腰部或下背部疼痛。大部分单纯的腰背痛是因为肌肉痉挛所引起,也就是说是一种不正常的收缩挤压到背部某部分的血管,因而使组织和肌肉得不到足够的营养,造成背部肌肉疼痛。腹壁肌肉功能减退,腹直肌分离导致腹壁增大,腹腔器官不能在自己原有的位置上,腹壁负担也大,腰背部需要承担非常大的腹部重量,容易导致腰背肌肉疼痛。
2、腹壁形体、外观的改变:生育后由于腹壁的张力和弹性大不如前,轻度的腹直肌分离可渐渐愈合,严重的腹直肌分离很少能自行愈合,因此易使腹腔内的脏器向外膨隆,同时伴随着产后腹壁脂肪的增厚,就变成了很形象的“青蛙肚”:上下腹分界明显,,下腹部膨隆、增厚,重者可呈鼓状,腰围增粗,腹性肥胖。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种方式缓解腹直肌分离1、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缓解腹直肌分离的相关症状,比如腰背疼痛等,但需专业人员帮助且康复周期较长。
2、手术治疗腹直肌分离严重者为预防腹壁疝发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3、电生理干预电生理干预使机体外周神经中支配骨骼肌的α运动神经元轴突动作电位快速达到阈值,使得更多肌纤维参与肌肉收缩,从而达到加强肌肉力量,恢复其运动功能的目的,另外,通过肌肉的收缩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的营养状态。对于全身血管平滑肌的电刺激,又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近年,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神经肌肉、骨骼疾病的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4、加强日常锻炼日常锻炼切忌急功近利,需进行功能恢复。
靠墙站立,保持中立位,后脑勺、背部和臀部贴墙,双脚距墙约30cm。
吸气准备,呼气腰椎贴墙,吸气还原。
注意:不要用手臂推墙,身体主动靠近墙。
四点跪姿,肩、腕、膝、髋四关节保持垂直,脊柱持中立位。
吸气小腹放松,呼气时用力内收。
注意:脊柱始终保持中立,仅活动腹部,想象将肚脐吸向腰椎。
继续四点跪姿。吸气准备,呼气时右腿慢慢向后伸;吸气不动,呼气慢慢收回。
注意:身体保持中立位,仿佛骨盆上放了一本书,保持书不掉。
“注意:
如果已经存在腹直肌分离,且未修复为2cm以内,以下运动禁止:
1、仰卧起坐类运动绝对禁止(即使修复好也不建议做)
2、平板支撑禁止(主塑形非修复类动作)
3、大幅度扭转类动作绝对禁忌(轻微扭转可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