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肢体无力和肌肉萎缩,不伴感觉异常。这类疾病具有共同的特点:多在儿童、青少年、青年期隐匿起病,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无力,肢体近端较为明显,患者往往出现上楼、蹲起困难,上肢上举困难,后期出现肢体远端无力,如双手精细动作影响,肌肉萎缩和肢体无力随时间而缓慢加重。
痿症在治疗上目前只有两种方式:1.西药激素类治疗2.中药调理治疗。但由于西药治标不治本,只能采用对症治疗措施,用激素药物及针剂等暂时性控制压制病情。激素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极大的伤害,所以后期经常会反复,症状一次比一次加重,不能做为长期治疗一种手段,所以患者往往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发现伤害身体健康后就放弃了。长此下去会导致病情越演越严重,最后导致瘫痪。所以对于这种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纯中药治疗是目前最适合于痿症患者康复的最佳方式。
中医治疗肌营营养不良的优势是什么?
肌营养不良属中医“痿病”范畴。由于先天基因缺陷,引起细胞膜功能紊乱产生肌原纤维断裂、坏死而引起肌肉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由肢体近端开始的两侧对称性的进行性加重的肌肉无力、萎缩和假性肥大,个别病例尚有心肌受累。临床上常分为假性肥大型、面肩肱型和肢带型,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儿童患者多见。
病因分析:
西医学认识:
肌营养不良症是遗传性肌肉代谢异常,常见的病因学说如下:血管性原因,造成肌肉供血障碍所致;运动神经元功能异常;肌肉肌球蛋白异常;缺乏维生素E和硒等。肌肉表面膜的遗传性异常是本病的基础病变。
中医学认识:
肌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由于肝肾精亏,元气不足,筋骨不充;或由于脾胃不健,肌肉失养而致。《诸病源侯论称》:“脾与胃和,足阳明伟胃之经,胃为水谷之海也;脾主一身之肌肉,为胃消行水谷之气,以养身体四肢。脾气弱,即肌肉虚,受风邪所侵,故不能为胃通行水谷之气,致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本病病在肌肉,与肝肾脾及阳明经密切相关。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先天不足为本虚,痰湿壅滞为标实。
第一:先天不足肝肾亏损。先天禀赋之强弱,直接影响人的生、老、病、死。故专家们认为,本病由于父母肾气不足,导致小儿禀受父母之精气不足是主要致病原因。腰为肾之府,先天肾之精气不足,不能荣养腰府,故小儿见腰背无力;肾精不足可累及肝阴之虚,肝肾阴亏,不能濡润筋脉而出现肢体无力,这也就是《内经》所言的“肝病则四肢不用”,阴虚日久可致肝阳上亢,肝阳化风,风动则摇,故可见患者走路左右摇摆如鸭步状。
第二:后天失养脾气虚弱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及四肢。正常生理状态上,能过胃之受纳腐熟水谷,脾之运化功能,摄取营养精微物质,变化而为气血。脾脏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肌肉筋脉,得其所养而筋健肌充,体健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中儿患者较多是因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加之先天之不足,脾气虚弱,脾失健运,不能生化气血,则气血亏虚不能濡养肌肉四肢,日见肌肉萎缩无力。
第三:痰瘀互结留着肌肉脾主运化水湿。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化生气血,面则酿生痰浊。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由于先天不足,脾肾气虚,久则气无力以推动血液运行渐至血瘀之证,痰浊血瘀互结,留着肌肉,阻滞经脉,日见局部肌肉假性肥大,肌肉增粗变硬。
总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主要病因是由于禀受父母之精气不足,导致小儿肝肾亏损脾气虚弱而致,久则痰瘀互结,留着肌肉不去,形成本虚标实之复杂病机,虚可致实,实可伐虚,故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病理状态。由于肾虚,肝木失养,加之脾胃虚弱,土虚则肝木不荣,故横逆难制,遂成肝风,出现行走摇摆如鸭子步状;肝木横逆,上以刑肺,中以乘脾,脾气虚,则四肢削瘦无力,神疲懒言;下以伐肾,导致气血阴液更加不足,导致患者下肢无力明显,不能久立,俯卧不便,形成恶性循环。久病不愈,日渐气血衰败,五脏俱亡,最后阴阳衰败导致死亡。
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而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大脑统领全身,它用来维持功能的气血、脑髓等必须靠五脏来生产、供应,也必须靠五脏的功能来协调。这样,一旦脏腑产生病变,必然会传导至大脑,引起大脑病变。但每个患者的五脏问题都不一样,有些患者是肾阴虚,有些是肾阳虚……症状不一样,用药也不一样,如何寻求最简单有效的办法?那就要针对人体五脏相通之处——肝脏,脾胃,气脉,只要人体各大经络通了,新鲜血液源源不断,营养物质就能顺利输送到神经细胞,修复受损神经,脏腑功能恢复,肌营养不良的症状消失,就达到临床康复了。
肌营养不良最佳治疗专家:王常在主任
王常在主任,其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致力于疑难杂症的诊疗。将自己所学先进技术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成功治愈疑难杂病患者千余人,在中医治疗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为许多久治不愈的患者带来康复,获得广大患一致好评。
咨询
咨询bjzj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