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心肌梗死患者不断增加,死亡率也不断上升。除心电图及影像学资料外,另外一项重要的诊断证据是心脏标志物。
心脏标志物是了解心脏功能及预测心脏危险的标志物,反应心脏组织损伤的标志物,通过检测其血中浓度变化,可诊断心肌是否损伤以及损伤程度。
今天,小编与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常用心脏标记物的分类及特点。
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cTn)作为生物标志物,具有明显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目前诊断心肌梗死和对急性冠脉综合症危险分层的主要依据之一。
当cTn浓度高于健康人群参考范围上限的第99百分位值,且临床上具有心肌缺血表现,或者有ECG的特征性改变时,即可诊断为心肌梗死。
ACS诊断标准
*出自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
CK和CK同工酶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是检出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分析方法,但在许多情况包括肌病、糖尿病、骨骼肌创伤、肺梗死、剧烈运动及肌肉注射等可导致假阳性。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多考虑为AMI,迄今仍是评估ACS的主要心脏标记物。其不足之处是骨骼肌损伤产生高水平总CK时必须有大量CK-MB从心肌释放才能满足诊断标准。慢性骨骼肌损伤时可释放大量CK-MB而影响其特异性,结果导致假阳性,对前6~8h的心肌梗死敏感性不高,在血液内保持高浓度不足72h而影响其晚期诊断的价值。
TIP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肌钙蛋白常一致性增高,同样是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常用的指标。
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3~8小时开始升高,2~3天恢复正常,与肌钙蛋白升高的时间窗不完全同,且敏感性不高,因此偶尔出现肌钙蛋白升高,CK-MB不高的情况,如肌钙蛋白升高CK-MB未升高,不能完全排除急性心梗可能。
肌红蛋白肌红蛋白(Myoglobin,Mb)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长期休克等。在心肌梗死后1.5小时即可增高,但1~2天内即恢复正常。
临床意义:
1、由于Mb的分子量小,可以很快从破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在AMI发病后1~3h血中浓度迅速上升,6~7h达峰值,12h内几乎所有AMI患者Mb都有升高,升高幅度大于各心肌酶,因此可以作为AM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2、由于Mb半寿期短(15min),胸痛发作后6~12h不升高,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是筛查AMI很好的指标。
3、由于在AMI后血中Mb很快从肾脏清除,发病18~30小时内可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故Mb测定有助于在AMI病程中观察有无再梗死或者梗死再扩展。Mb频繁出现增高,提示原有心肌梗死仍在延续。
4、Mb是溶栓治疗中判断有无再灌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曾是临床重要的心梗诊断标志物,谷草转氨酶(AST)升高时应同时测定谷丙转氨酶(ALT),ASTALT方有诊断意义。
由于特异性较差,目前已不再推荐使用AST、LDH及其同工酶LDH-1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全球第三次全球心肌梗死定义)
cTN,CK-MB与Mb临床应用对比
参考文献
[1]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
[2]梁志洪,邓家德,古文鑫,陈结贞,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浓度监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11(19):14-15.
[3]曾定尹,张海山,心脏标记物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01):7-9
您想与全国心血管医生讨论、交流专业学术、医政医改和医学人文等问题吗?
平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