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述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musculardystrophy,PMD)是一组主要累及骨骼肌系统的遗传性单基因病,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悬殊,遗传方式多样,分型诊断困难。肌营养不良相关蛋白质的改变相当复杂,可以是结构蛋白质的改变,也可以是酶蛋白的改变;部分MD的致病基因仍不清楚,且不断有新的病型被发现。PMD是儿童神经肌肉疾病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ys)基因突变导致Dys蛋白缺失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肉萎缩或假性肥大是PMD患儿的共同临床特征,部分患儿存在认知功能障碍,90%患儿死于呼吸或心脏衰竭。
二、症状与分型
PMD具有高度的临床异质性,依据其遗传方式及受累肌群的不同,临床上大致分类如表1所示。
表1PMD临床分型
PMD
示例
X连锁隐性遗传
(几乎均为男性病例,多在幼年时发病)
Duchenne型
(DMD)
PMD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占MD的50%以上,在新生婴儿中发病率约为1/。其临床特点为:(1)发病早(约3岁左右),进展快,起病后10年左右即失去行走能力;(2)摇曳步态;(3)下肢近心端肌肉明显萎缩,而腓肠肌、股四头肌、三角肌呈假性肥大,伴有关节挛缩、脊柱畸形、心肌损害、智力低下;(4)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明显升高;(5)预后极差,多于20岁前死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或呼吸道感染。
Becker型
(BMD)
为PMD的良性型,其特点为:(1)发病较晚(5~20岁之间),进展较快,但15岁左右尚可行走;(2)发生假性肌肥大的部位与DMD相似,但相对较轻;(3)心肌损害、关节挛缩及畸形少见,肌活检病理学检查与DMD类似;(4)预后也较差,多于40岁左右死于呼吸衰竭或呼吸道感染。
Emery-Dreifuss型
较少见,其特点为:(1)早期出现肘关节、颈椎挛缩;(2)肌力下降,上肢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明显,下肢以远侧肌肉明显,但无假性肌肥大;(3)有心肌传导障碍,肌电图及肌活检可见神经元性和肌源性改变共存;(4)进展慢,预后相对较好,可存活至老年。
Bethlem型
又称肩胛-腓肌型,其特点为:(1)儿童期发病,进展缓慢,病程可达40~60年;(2)主要侵犯肩胛肌及腓肠肌,由于腓肠肌挛缩而出现马蹄足畸形,不侵犯面肌;(3)无假性肌肥大,可有心脏房室传导阻滞,CPK轻~中度升高。
常染色体遗传
(可以表现为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AD)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R),约占MD的10%~20%,但种类繁多,病情复杂,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
本型最为复杂,异质性最高,发病率约为1/,遗传方式为AD或AR,至今共报道了9种亚型。其共同的临床特点为:(1)近端肌无力,首先累及骨盆及肩带肌;(2)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AD型与AR型受累肌分布相似,但AR型病情常更重;(4)CPK水平升高,肌活检显示营养不良性肌病型但胞浆内囊泡呈边缘型分布;(5)病程进展较慢,预后多较好。
远位型肌营养不良
有二种亚型,按AR方式遗传。1.Miyoshi肌病(MM);2.Nonaka肌病。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OPMD)
最常见于魁北克人和加拿大人,AD遗传。临床特点为:(1)多于中年发病,进展缓慢;(2)首先表现为眼球运动麻痹及睑下垂,数年后出现咽下困难并常伴近端肌无力;(3)肌电图和肌活检显示为原发性肌源性疾病;(4)预后多较好,但部分病例可因咽下困难加重、不能进食而死亡。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Landouzy-De-jerine病)
AD遗传,特点为:(1)常于青春早期发病,主要表现为面肌及肩胛带肌的软弱无力;(2)肌活检呈营养不良肌病型,有外周血细胞浸润;(3)预后多较好,但同一家系内临床表现差异可以很大,少数因呼吸衰竭死亡。
局限性肌营养不良
极少见,新近报道了二种类型:(1)胫骨肌营养不良;(2)股四头肌肌病。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MD)
约30%由肌板层蛋白(lamininα2或merosin)遗传性缺陷所致,属AR,根据肌活检的结果可分为肌纤维中心病、中心核肌病、线状肌病,临床表现为出生时肌张力低下,学步时间延迟,肢体近端肌非进行性轻度软弱乏力,AR-CMD患者常终生不能独立行走,肌电图显示迅速募集的肌病性运动单位没有自发性活动,肌活检显示肌纤维坏死与大小不等,继之肌肉组织由纤维组织或脂肪组织所替代。
三、流行病学
在欧洲,被肌营养不良(包括严重甚至致命的遗传性肌肉萎缩疾病)困扰着的人群超过万例。最常见的肌营养不良是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其发病率在活产男婴中为1/。
四、突变基因
PMD是一组具有广泛临床异质性、遗传异质性及分子异质性的肌源性疾病,因其发病率较高,病型复杂,故近十年来一直是神经分子遗传学的研究热点。一些亚型的突变基因如表2所示。
表2各型PMD的染色体定位及基因突变
五、病因
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ys)基因突变导致Dys蛋白缺失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
六、诊断
由于不同病因所致PMD具有相似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约80%的PMD是由dystrophin原发性缺陷所致,因此对MD的诊断,推荐的标准措施是结合临床、肌电图和CPK检测,先采用免疫组化或蛋白杂交印迹技术检测活检肌组织中有无dystrophin,然后检测SG各亚型有无原发性或继发性缺陷,对疑诊CMD者则做merosin检测,同时做外周血DNA标本的基因突变分析,综合各种检测结果方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可能发现新的疾病类型。
七、治疗及预后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肌营养不良的方法。常规的治疗方法仅限于支持治疗,包括手术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拮抗心肌病的药物、呼吸机辅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这些治疗虽可部分缓解症状和体征,但并不针对疾病的发病机制直接发挥作用,也不能改变疾病的临床表型。目前,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载体学和肌肉生理学等学科在肌营养不良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已有针对该病的药理学或基因治疗学研究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晶,毛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9(07):-.
[2]叶茂斌,郭瑞敏,张临洪,王仁法,唐荣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MRI表现和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9(02):-.
[3]成胜权,强欢,曹玉红,李擒龙,陈彩平.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及病理特征[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15(08):-.
[4]王丽旻,张鸿飞,朱世殊,董漪,徐志强,陈大为,贾文峥,甘雨.儿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与病理特征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02):-+.
[5]沈定国.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研究进展及前景[J].中华神经科杂志,0(06):4-6.
[6]金润铭,费洪宝.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02):16-19.
更多信息
1.罕见病研究综合平台
名称
网址
罕见病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