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什么病?为什么说是进行性的?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病,其临床特征是进行性肌萎缩和无力,部分肌肉可表现为假性肥大(尤以腓肠肌多见)。不少人误解为是营养不良导致发病,期望通过增加营养改善病情,这其实是认识的误区。该病症大部分是由于基因突变致病,且运动功能的减退是逐渐加重的,因此称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2、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主要有什么表现?有什么典型症状吗?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根据不同类型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X性连锁隐性遗传,基因位点在Xp21,基因的缺陷可导致骨骼肌编码蛋白dystrophin的缺乏,分为Duchenne(DMD)和Becker(BMD)两型,前者起病年龄早,病情重,进展快,dystrophin几乎缺失;后者起病年龄较迟,病情相对较良性,dystrophin量减少或有质的改变。
Duxhenne(DMD)型是肌营养不良中发病率最高,病情最为严重的一型,几乎所有患者均为男孩,女孩患病极为罕见,多在3岁之后发病,可见患儿动作笨拙,跑,跳等均不及同龄小孩,因骨盆带及股四头肌等无力,致使行走缓慢,易跌倒,爬楼上坡困难,下蹲或跌倒后起立费劲;站立时腰椎过度前凸,步行时挺腹和骨盆摆动呈“鸭步”样步态,仰卧起立时,必须先翻身与俯卧,以双手撑地再扶撑于双膝上,然后慢慢起立,称Gower征,随病情发展累及肩带及上臂肌时,则双臂上举无力,呈翼状肩胛,萎缩无力的肌肉呈进行性加重,并可波及肋间肌等,假性肌肥大最常见于双侧腓肠肌,因肌纤维被结缔组织和脂肪所取代,变得肥大而坚硬,假肥大也可见于三角肌,股四头肌等其他部位的肌肉,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大约在12岁左右便不能站立和行走,不少患儿伴心肌病变,心电图多有异常,大约在20岁左右,病人多因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等原因而死亡。
BMD型与DMD相似,区别要点主要在于病程长,发展相对缓慢,有一段正常的生活期,故称之为“良性型”,本型一般在5~20岁发病,大约在出现症状后20余年才不能行走,四肢近端肌肉萎缩无力,尤以下肢明显,腓肠肌肥大常为早期征象,心肌受损及关节挛缩畸形较少见,智力一般正常,大多可存活至40~50岁。
3、是否会发生感觉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主要是骨骼肌功能障碍,因此主要影响运动功能,是不影响感觉功能的。对生活的影响主要是运动功能逐渐减退。
4、针对幼年发病的患者,其智力是否会有影响?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般对智力是没有明显影响的。
5、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参考家族遗传史,再加血清肌酶,肌电图和肌活检的阳性发现,及相关基因检测常可确诊。
6、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膳食营养策略
与患者家庭接触中,很多家长会问到,孩子应该怎样饮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来具体制定。但一些原则,家长可以了解。
①适当减少总能量摄入,能够行走的病人控制在同龄儿的80%水平,不能行走的病人则在70%。具体如何换算成食物,需要听营养科医生的专业意见。
②保持并适当提高蛋白质在食物中的比例,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如瘦肉、豆类等。
③保持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注意补充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④保持足够的液体入量,适当多饮水。
⑤注意补充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虾皮、海带、豆腐、骨头汤等。多晒太阳。
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提示:本病目前虽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应坚持积极治疗,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对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是有价值的。国外报道采用皮质类固醇作为DMD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延缓病程的进展有一定作用。但长期应用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接受积极规范治疗的同时坚持规律康复很重要!更多关于肌营养不良的治疗及日常护理等问题可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在线免费咨询。
医院神经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