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导读
本期课程中,来自南京大医院的孙旭医生就“Hybrid生长棒技术:重度早发性脊柱侧凸的选择”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主要内容包括:重度EOS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传统生长棒技术治疗EOS的局限性、Hybrid生长棒技术的初步认识等方面。
本期嘉宾
孙旭
中国骨科菁英会脊柱专业会员
南京大医院
学习笔记
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scoliosis,简称EOS)是发生于10岁以前且具有较大进展风险的一大类脊柱侧凸的总称。其病因学包括先天性、特发性、神经肌源性以及综合征型等。传统生长棒技术在初次手术中对脊柱侧凸的近端和远端予以跨越固定,在随访中通过定期撑开手术,最大限度保留脊柱生长潜能,同时维持脊柱平衡、控制并矫正脊柱畸形。因此,该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EOS患者的治疗中。但对于重度EOS患者而言,我们在临床的应用中发现传统生长棒技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01重度EOS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目前,重度脊柱侧凸仍无明确定义,文献中认为在站立位全脊柱片上侧凸或后凸Cobb角大于90°即为重度脊柱侧凸。
重度EOS患儿在临床及影像上常有以下特点。特点一
该类患儿外观上,体型多呈瘦小及营养不良状态。主要缘于严重的侧后凸畸形压迫腹腔,导致腹腔容积减少,进而影响进食量、食物的消化以及营养的吸收。此外,部分病因学本身可合并营养不良,如神经肌源性EOS本身可合并营养不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无力,体重亦较轻。
特点二
重度EOS患儿常合并呼吸功能异常。虽然早期呼吸功能可通过机体的代偿而并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侧后凸畸形的发展,胸廓塌陷以及脊柱对胸腔的压迫导致胸廓容积逐渐减小,肺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呼吸功能可由代偿转为失代偿,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低氧血症、发绀、肺心病甚至呼吸衰竭。该类患儿多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即血气分析提示I型呼吸衰竭;但随着病情加重,患儿可出现因小气道阻塞所导致的II型呼吸衰竭。
男,3岁,重度早发性脊柱侧后凸、先天性T11半椎体畸形02传统生长棒技术治疗重度EOS的局限性
局限性一
重度EOS凸侧皮肤软组织覆盖条件常很差,凹侧软组织发育也较差,初次手术中生长棒安装难度大,术后皮肤破溃及感染发生率高。
局限性二
呼吸功能不全的患儿围手术期麻醉风险很高。
局限性三
由于重度EOS患儿脊柱椎体旋转严重,主弯区的上、下两端锚定点难以置入椎弓根螺钉,且随访中容易发生螺钉拔出或断裂。
金属棒直接连接近端和远端的锚点,顶椎区被跨越而旷置,顶椎区原有的不对称生长潜能会进一步加重脊柱侧后凸畸形进展,同时导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传统生长棒技术内固定植入物密度低,难以有效控制侧后凸畸形的进展,因此在随访治疗中易发生矫正丢失。
局限性四
后凸畸形(矢状面后凸Cobb角大于50°)也是生长棒手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发生的危险因素,重度EOS患者术后PJK发生率较高。应对策略
对于重度EOS患儿,本中心也曾在早期的治疗中采用术前Halo-重力牵引,后予以传统生长棒置入,牵引的目的旨在对重度畸形的脊柱给予部分矫正,同时改善患儿的心肺功能,提高患儿的营养状态,降低手术神经损害并发症的发生。具体的指征包括:大于90°严重僵硬性脊柱侧凸畸形,柔软性低于30%;
严重脊柱侧凸畸形伴严重心功能不全,心功能评价或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力衰竭或肺动脉高压,预测无法耐受手术;
严重脊柱侧凸畸形伴严重呼吸衰竭,无法耐受手术患者;
严重脊柱侧凸畸形伴神经损害进行性加重。
牵引过程中定期复查全脊柱正侧位片、心肺功能指标等,综合评估确定牵引重量及牵引周期。
该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初次手术矫形疗效,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我们发现该类患儿在随访中容易发生侧后凸畸形的矫正丢失以及顶椎旋转的进行加重,可能的原因仍然在于传统生长棒技术不能消除顶椎区不对称的生长潜能,无法有效控制顶椎区畸形的进展。
03Hybrid生长棒技术的初步认识
认识一
针对传统生长棒技术治疗的局限性,医院脊柱外医院脊柱外科团队相继报道了使用Hybrid生长棒治疗重度EOS。这是一种顶椎区截骨手术和生长棒手术的联合应用。即通过在侧凸顶椎区进行截骨及短节段固定融合,矫正主弯畸形,直接消除脊柱侧后凸的原发因素,降低顶椎区不对称生长潜能;同时,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棒控制顶椎区头尾端侧凸畸形,并维持脊柱和胸廓的生长发育。
Hybrid生长棒技术模式图,首先对顶椎区行截骨治疗(a),同时一期手术中加用传统生长棒技术对脊柱予以固定认识二
目前,Hybrid生长棒技术多用于治疗先天性重度EOS,主要为顶椎区半椎体畸形或其他的形成不良所致长节段侧后凸畸形,或顶椎区高度旋转、存在严重的不对称生长潜能。这样在初次手术时,一期顶椎区截骨、短节段固定融合加生长棒置入,实现最大化的矫形。认识三
在传统生长棒技术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严重的肩部倾斜或躯干失衡,通过单纯生长棒撑开无法矫正时,也可考虑在撑开手术中采用补充的截骨和短节段固定手术恢复脊柱和肩部平衡。
04病例分析
男,3岁,重度早发性脊柱侧后凸、先天性T11半椎体畸形(下图a-c);接受Hybrid生长棒手术治疗。首先,对顶椎区行截骨治疗,同时,一期手术中加用生长棒技术对脊柱予以固定(下图d,e),随访7年共撑开8次,矫形及撑开效果均较满意(下图f,g),因脊柱固定区自发性融合予提前毕业,毕业后随访2年摄片提示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均维持良好。作者结语
早发性脊柱侧凸是发生于10岁以前且具有较大进展风险的一大类脊柱侧凸的总称。
早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包括:先天性、特发性、神经肌源性以及综合征型等。
传统生长棒技术在初次手术中对脊柱侧凸的近端和远端予以跨越固定。
重度EOS凸侧皮肤软组织覆盖条件常很差,凹侧软组织发育也较差,初次手术中生长棒安装难度大,术后皮肤破溃及感染发生率高。
重度EOS凸侧患者主弯区的上、下两端锚定点难以置入椎弓根螺钉,且随访中容易发生螺钉拔出或断裂。
Hybrid生长棒可更好地治疗重度EOS患儿。
新功能
“搜索”新功能上线了!大家可以点击搜索框,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学术内容。
点击搜索框体验
END
下期预告
/7/1
菁讲Hybrid生长棒技术:重度早发性脊柱侧凸的选择(下)
——COEC脊柱专业会员孙旭
"菁讲"栏目旨在剖析最贴合骨科医生实际内容需求,如果您想听到哪方面的内容,请在文末留言处,写出您想了解的内容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