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和肌萎缩性脊髓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一般共性症状是,肌萎缩,脊髓墙前角的细胞变性,肌肉的萎缩无力、机体变形,会影响到内脏功能。中医的治疗方式一般有中药、针炙、推拿等等。

中药诊疗方案有:

肢体软弱无力,皮肤干燥,心烦口渴,舌红苔黄,小便短促,大便干燥。

清热润燥,养肺生津

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沙参: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之功效。常用于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2、麦冬:麦冬的小块根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

3、石膏(中药的石膏一般煎药前先煮25分钟):生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

4、桑叶: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

5、杏仁:镇咳、平喘、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调节血脂、补脑益智等。

6、麻仁: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常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7、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8、金银花:清热解毒,炒炭凉血止血。

9、淮山:健脾、厚肠胃、补肺、益肾。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小便频数,消渴,子宫脱垂。

10、麦芽: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

四肢痿软,身体重,胸闷,小便短赤有痛感,舌红苔色黄而粘腻,脉象比较弱。

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黄柏: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2、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3、草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   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4、防已: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

5、薏苡仁: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

6、蚕砂(家蚕的干燥粪便):有燥湿、祛风、和胃化浊、活血定痛之功。祛风湿,止痛。

7、牛膝: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能。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

8、赤芍: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9、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

10、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

肢体萎软无力,逐渐加重,食少,便溏,气短,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弱。

补脾益气,借脾气之上升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党参: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懒言短气、四肢无力、食欲不佳、气虚、气津两虚、气血双亏以及血虚萎黄等症。

2、白术:具补脾健胃、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能。白术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酮、苍术醇、白术内酯等,对治疗肝硬化腹水、原发性肝癌、美尼尔氏综合症、慢性腰痛、急性肠炎及白细胞减少症等有一定疗效。

山药:补脾胃亏损,治气虚衰弱、消化不良、遗精、遗尿及无名肿毒等。

3、扁豆:有消暑除湿,健脾止泻之效。

4、莲子去芯:益肾固精和补脾止泻与养心安神是它的主要功效。

5、茯苓: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6、薏苡仁: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

7、陈皮: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与作用。

8、砂仁: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

9、山楂: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山楂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是一种抗癌作用较强的药物,其提取物对抑制体内癌细胞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均有一定的作用。

肢体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或伴目眩发落,咽干耳鸣,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不调,甚至舌强不能言,手或脚废不能用。舌红少苔,脉弱。

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1、牛膝: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能。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

2、锁阳:锁阳能补肾、益精、润燥,主治阳痿遗精、腰膝酸软、肠燥便秘,对瘫痪和改善性机能衰弱有一定的作用。

3、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

4、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5、熟地黄: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耳聋,目昏。

6、麦冬:麦冬的小块根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

7、黄芪:补气固表,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8、鸡血藤: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痪,血虚萎黄。

9、苟杞:养肝,滋肾,润肺。枸杞叶:补虚益精,清热明目。

杨晓桓医生二十年自拟一方已验疗效药方:

熟地黄15g,牛骨髓30g,茯苓10g,猪脊髓30g,山茱萸10g,淮山10g,桂圆肉20g,牡丹皮10g,枸杞20g,泽泻10g,羚羊角粉1g(兑),秦艽15g,蝎子2g,白芍15g,川芎10g,山楂30g,熟地黄15g,黄芪40g,党参20g.

1、熟地黄: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耳聋,目昏。

2、牛骨髓:润肺、补肾、壮阳、填髓。虚损劳伤,气阴愦败,久虚成损,损久成劳,消耗肌肉,导致肌肉瘦削,精神不振症状、精血亏损,泄利,消渴,跌扑损伤,手足皴裂。

3、茯苓: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4、猪脊髓:能补精髓,益肾阴,用于肾阴不足,阴虚内热,骨蒸盗汗、遗精或腰脊酸软、下肢痿弱。

5、山茱萸: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6、淮山:健脾、厚肠胃、补肺、益肾。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小便频数,消渴,子宫脱垂。

7、桂圆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8、牡丹皮: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等作用。9、枸杞:养肝,滋肾,润肺。枸杞叶:补虚益精,清热明目。

10、泽泻: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11、羚羊角粉: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惊痫抽搐,头晕目眩,目赤头痛,热病神昏。

12、秦艽:治疗风湿关节痛、结核病、潮热、黄疸等症的主药之一。

13、蝎子: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对口眼歪斜、风湿、肩周炎等病症具有显著疗效,并有防癌、抗癌之功效。

14、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15、川芎: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16、山楂: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山楂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是一种抗癌作用较强的药物,其提取物对抑制体内癌细胞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均有一定的作用。

17、熟地黄: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耳聋,目昏。

18、黄芪:补气固表,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19、党参: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懒言短气、四肢无力、食欲不佳、气虚、气津两虚、气血双亏以及血虚萎黄等症。

书画动影微博博主范樱整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百度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yby/5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