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正常情况下,宝宝4-6月龄,就可以为其添加辅食了。对于宝宝来讲,这也是他们成长的大事件之一。终于告别了纯奶时代,可以品尝一些人间百味了,岂不美哉?
不过为宝宝添加辅食,身边有两类妈妈的做法,比较泾渭分明:
一类妈妈是为了让孩子吃上健康、新鲜的食材,绞尽脑汁、呕心沥血,恨不能24小时呆在厨房,一点一点用心耗神地去做宝宝辅食,食材的重量要精确到0.1克,食材的新鲜度非当天不用,食材的搭配定科学严谨……
另一类妈妈则本着省心的原则,但也是在不断地精挑细选,从琳琅满目的各种现成婴幼儿食品中,寻找到最适合宝宝的某几款米粉、果蔬泥、磨牙棒……为孩子一一献上,虽然自己不动手,但也要为宝宝选择自以为是最健康的食品。
说到底,这都是爱!不过也都有些矫枉过正的感觉哦!
1、添加辅食的时间:过早过晚都不好
有些妈妈,尤其是无法母乳喂养的妈妈,可能会考虑让宝宝早早地添加辅食;还有些老人也会认为要让宝宝早一点吃到咸的食物,这样才能有劲儿。
其实这都是很无稽的说法。宝宝的消化器官很娇嫩,消化腺也不发达,分泌功能差,许多消化酶未形成,如果过早地添加辅食,小宝宝还不具备消化辅食的能力,无形中增加了宝宝消化功能的负担,因此,4月龄以内的婴儿不要添加辅食。
无独有偶,有些家长就会认为母乳才是最营养、最适合宝宝的食物,再加上总是担心市场上的食材不够安全,所以迟迟不为宝宝添加辅食。
其实宝宝在慢慢地长大,母乳、奶粉等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生长发育需求了,就要及时为宝宝添加辅食,以增加宝宝的营养和抵抗力。
2、添加辅食的原则:以适合和分段为主
宝宝出生后每个月应该增长-克的体重,只要宝宝的体重增加符合标准,家人吃饭的时候他也非常感兴趣,跃跃欲试,那么就是添加辅食的时机了。
为宝宝添加辅食,不能想着一口吃成胖子,一下子把所有好吃的都和宝宝分享,要知道“细水长流”和“来日方长”才是最为稳妥的做法: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软到硬、由淡到浓,逐渐过渡才好。
再具体一些,为宝宝添加辅食可以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4-6月龄
每天可以尝试添加一次辅食,每次给宝宝吃一丢丢就好。若是直接添加米粉类,要按照婴儿米粉的要求来添加,不要盲目地加粉或者加水。
第二阶段:6-9月龄
每天可以添加2次辅食,量的标准比第一阶段多一点点,也可以尝试逐渐添加蛋黄、肝泥等蛋白质了,同样一丢丢就足够了。
第三阶段:9-12月龄
每天可以添加2-3次辅食,这个阶段宝宝已经可以适当喝粥、吃软饭等,当然了,蛋白质、鱼肉泥、果蔬泥等等都可以尝试添加了。
第四阶段:1-2岁
这个阶段的宝宝,饮食可以多样化了,而且还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丢丢盐。饺子、馄饨、细加工的蔬菜、肉糜等,都可以给宝宝吃了。
第五阶段:2岁以后
这个阶段宝宝的牙齿已经发育成型,食物的软硬、粗细程度都有很大的进步,开小灶没问题,奶制品可以适当减少。
3、添加辅食的禁忌:有些食物不吃也罢
宝宝虽然已经添加辅食,但消化功能依旧需要锤炼,不能操之过急。如果父母有着自己的性子来,随意给宝宝添加食物,或者按照宝宝的性子来,吃得随心所欲,都会造成宝宝不好的饮食习惯,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发育。
所以,有些食物,必须要为宝宝及时补充,而有些食物,不为宝宝添加才是对他真的好。
比如过细的主食,就不适合成为宝宝一成不变的饮食。一来过细的食物在制作的过程中,营养已经遭到破坏;不如粗细粮搭配更有营养。二来过细的食物不利于宝宝的咀嚼练习,对他们的牙齿发育同样不利。
比如一些肉类,虽然富含铁质和蛋白质,但是那些深海的鱼,可能会因为水污染而受到污染,金属含量过高,影响宝宝的健康。
比如蜂蜜,里面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孢子,非常不适合1岁以内的小宝宝。
比如鲜奶,里面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大,不易分解,无法被宝宝的肠胃吸收,不如婴儿配方奶粉那么安全和适合,与母乳更没有可比性。
总之,除了先天因素外,绝大部分宝宝的营养不良,都是因为后天的喂养不当造成的,尤其是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更为突出。
还需要提醒妈妈们的是,并非宝宝白白胖胖就不会营养不良哦!民以食为天,想要小宝宝健康成长,正确的喂养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