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百姓常年吃不起饭,为何还不愿耕种看他

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更是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各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并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只为农业的更好发展,为了收获更多的粮食,一代代劳动人民研究各种科学技术,将其运用于土地的耕作。古代人民的努力和智慧,也让中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成就领先世界几世纪。

哪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急需发展重工业的时刻,国家依旧提出了“十八亿亩红线”,要求必须保证土地的底线,不能因为发展工业,而让老百姓吃不上饭,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在袁隆平院士的辛勤付出下,我们的粮食生产更是得到了极大保障,还拥有了新研发出来的特殊土地种植的农作物。

可在如今衣食无忧的时代,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的人民吃不上饭,也不愿意通过种地获得粮食。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为什么宁愿饿着也不想种地呢?那他们平常都以吃什么为生呢?

一、非洲的贫穷

非洲地处热带人口众多,土地贫瘠,当地人们生活非常穷苦。他们那边天气炎热,比较干旱,而且还有风沙,因此农作物生长困难,有时甚至颗粒无收。虽然他们有很多种地的人,但是因为比较落后,科技发展较慢,没有高科技对土地的支撑,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自然是无法种植出优质的农作物。

当地的大多数人都是吃树皮或者土填饱肚子,尤其是土在非洲人的日常吃食中更为常见,他们会把土做成饼的形状,在里面加各种的食材,在饼晒干之后吃,虽然吃土对于我们来说不可思议的,但是这些我们看来难以下咽的东西在非洲却是稀缺的营养品,他们用土饼充饥,并且用它来补充营养。

虽然土是他们的营养品,但是因为土中含的颗粒物较大,杂质较多,在人体中是不好消化的东西。虽然能够充饥,但是吃得多了,还是有可能会被活活撑死。我们在电视上或者图片中看到的那些肚子大、身体小的非洲孩子,都是因为吃土和树皮这些没办法消化的东西,导致的营养不良,身体畸形。

二、两种可食用果实

让人感到比较庆幸的是,非洲虽然没有正常的农作物,但却拥有了独特的能够适应这种恶劣的生长环境的食物,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香肠树和猴面包树。这两种树是大自然送给非洲的礼物,他们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只要播下种子,就能够自由茁壮的生长,不需要任何人工的培育,并且在成熟之后,树上结出的果实是可食用的。

顾名思义,香肠树就是长的和香肠很像,它一般长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每棵树高达6到12米。它不仅树大,结的果实也很大,又粗又长,长的和垂挂着的香肠特别像,每一个果实特别重,大约有十斤左右,吃起来口感清甜,因为在这其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所以当地人经常把它作为主食,有时候还会拿来酿酒。

香肠树不管熟了没有,它的味道都是一样的,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所以在旱季的时候,非洲的动物们因为缺少食物,就会摘下香肠树上的果实和叶子来保命,所以香肠树在非洲的地位很高,它是非洲很大一部分人和动物能够生存下来的保命利器。

而猴面包树是一种非常适合生长在热带的植物,在我国地区并不常见。它们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它们本身也比较耐旱耐贫瘠,所以非洲是最为适合它生长的地方,久而久之,猴面包树长出来的果实也成了非洲人的主食之一。

猴面包树全身都是宝,它的果实、叶子和树皮都能够作为药,可以消炎、退热,还可以有效地抵抗癌细胞的形成和扩散。猴面包树的树干很粗,最粗的可能要40个人手拉手才能围一圈,但是它长的又不高,又矮又粗,像一个啤酒桶。从远处看,不像是长在地上的树,而是一个大肚子花瓶,所以也被称为“瓶树”。

猴面包树的树干可以用来作为建筑的原材料,有的人将它建造成房屋居住。这种材质的房屋非常的坚固,几十年也不会倒塌,它的树皮可以编成绳子,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猴面包树结出的果实的形状是椭圆形和圆锥形,它含有大量的淀粉,在烧烤之后可以吃,烤熟之后的果实,吃起来外壳又酥又脆,里面也很松软,酸甜可口。它的树叶可以作为蔬菜,叶子可以做汤,还能喂马,种子在炒过之后可以吃,果肉可以直接吃,也能做成饮料。平常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也会将这种果实作为解渴的东西。

猴面包树的产量也很高,每一棵树一年能够结颗左右的果实,一棵树大概能维持两个人的生命,它是当地人聚餐时特别受欢迎的一种食物。

除了这些之外,非洲还拥有大量的动植物资源,他们有很多的粮食种类和经济作物,大多都销往国外,更加值得说的是,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非洲将大量的矿场租给其他国家,以此来换取生活必需品和大量的金钱,这些资源为非洲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总结

如今的非洲依旧十分贫困,因为当地的居民只想借助大自然的馈赠生存,他们认为大自然给予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不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也导致了非洲的人越来越懒惰,渐渐地地也荒了,更加产量低下。希望非洲的人民能够及时醒悟,在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带动自己经济发展,让大家都过上幸福的日子。

非洲的发展让我们警醒,大自然赠与我们的东西也不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不能够永远地去消耗那些自然资源,而是应该考虑怎么样能够将这些资源可持续发展?如何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大自然的一切,我们终会遭到它带给我们的报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lzl/11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