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31581.html
部分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可伴发癫痫,且癫痫可影响AD的疾病进展,如发病年龄提前或痴呆程度加重。癫痫可以呈部分性或全面性发作,通常在疾病后期出现,但是颞叶癫痫(TLE)有时可以出现在疾病早期甚至是首发症状。通常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可以很好控制癫痫,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难治性癫痫或癫痫持续状态也有过报道。
本文报道1例以左侧颞叶癫痫为首发症状的AD患者,曾被误诊为“短暂性癫痫性遗忘和失语综合征”,继而发展为左侧后皮质萎缩(PCA),脑脊液检查显示AD的生物标志物阳性。
病例汇报患者女性,55岁,右利手,本科以上学历。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饮酒史,无脑外伤病史。其母亲在80岁时诊断痴呆。
患者主因2次强直-阵挛性发作收治入院。入院前6年,患者开始出现部分性发作,表现为似曾相识感、言语障碍,继而出现右侧上肢阵挛性发作,发作后有短暂的感觉性失语、右侧轻偏瘫、定向力障碍和遗忘,频率约为每月1次。有时表现为发作性愣神。
6个月前,患者出现认知障碍,表现为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长时遗忘、自传式记忆受损以及找词困难,但是基本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尚保留。伴有右侧耳鸣,耳科检查未明确原因。发作间期患者的神经科检查正常,认知筛查在正常范围内。头核磁检查(第1次)显示左侧皮质下和顶叶轻度萎缩(图1B-D),20分钟脑电监测显示左侧半球θ慢波背景中有少量尖波(图1H),无α节律。予以每天妥泰mg治疗,3月后癫痫发作频率仍增加,遂加用卡马西平mg/d,氯巴占20mg/d。
坚持用药4个月后,症状逐渐加重,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并出现右侧同向性偏盲。眼科检查(包括眼底)正常,除了视野计证实右侧同向性偏盲。头核磁检查(第2次)未见到新发异常信号或脑萎缩加重。常规血液检查和梅毒、艾滋及莱姆血清学检查阴性。腰穿检查(包括14-3-3蛋白)正常。抗神经元、抗核、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磷脂抗体阴性。脑电监测显示左侧颞叶θ慢波背景活动和同侧枕叶的δ慢波背景活动(图1I),无α节律。全身FDG-PET扫描显示左侧枕叶代谢减低(图1E,F),其余无异常。
1年后,患者仍然有复杂部分性发作,及单次孤立的短暂性遗忘,同时查体发现锥外表现(躯干的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和右上肢的静止性震颤),右侧立体觉、图形觉减退,嗅觉减退。右侧同向性偏盲也仍存在。FPCITSPECT检查未见多巴胺能缺失,HMPAO-SPECT检查验证了此前显示的左侧后头部及左侧扣带回低灌注,1年半以后,出现了对侧颞叶低灌注(图1G)。20分钟脑电监测显示在左侧半球广泛的δ波和三相波(图1J),无α波。血棘红细胞和肌肉与皮肤活检未见异常。神经心理检查提示有认知功能减退,MMSE评分减低,有执行功能障碍、结构性失用(图1A)、右侧观念运动性失用、注意力下降、精神运动迟滞以及言语障碍(命名障碍、词语流畅性受损、单个词语理解保留、复述复杂长句受损,无语义和语法障碍)。然而ADL和IADL仍然保持正常。再次行腰穿检查显示磷酸化tau蛋白水平(ng/l;0N60)和总tau蛋白水平(ng/l;N)增加。Aβ42水平正常(ng/l;N1),但Aβ40水平显著增高(33,ng/l;N12,),提示A42/A40下降(0.;N0.05)。未行淀粉样蛋白PET显像及外周血APOE基因型检测。
本例患者满足PCA的诊断标准:①隐匿起病,进行性发展;②视觉障碍(视空间障碍,无法用眼科疾病解释);③失用症;④记忆相对保留;⑤结构和功能核磁显示非对称性后皮质萎缩。也有累及视皮质引起偏盲的报道。也可出现言语障碍和左侧颞顶叶异常等类似logopenic综合征的表现。帕金森综合征(PDS)并不常见,但在病程后期可出现继发性PDS。
讨论本例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结合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改变,考虑为左侧颞叶癫痫伴有短暂性癫痫遗忘综合征(TEAS)可能。发作时表现(似曾相识感,继发感觉性失语)、发作后状态(持续的失语、定向力障碍、短暂性遗忘)以及发作间期表现(耳鸣和偏盲)均支持该诊断。但是,TEAS可能并非孤立存在,因为TEAS的脑电和影像改变通常局限于颞叶,而本例患者有构音障碍、右侧上肢肌阵挛表现,且发作后出现短暂性右侧偏盲及失语,可见其累及的神经网络不止在颞叶。第1次的EEG显示广泛的慢波背景活动和左侧半球少量尖波,以及FDG-PET显示左侧后头部低代谢也可佐证,本例患者受累脑区很可能超过颞-顶-枕区。随着疾病进展,TEAS可出现癫痫性遗忘综合征(EAS),表现为持久的认知功能损害(通常为孤立的记忆障碍),可通过神经心理检测证实。事实上,这些患者经常能够满足单认知领域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定义。对于TEAS,通常单药治疗尤其是拉莫三嗪,即可很好的控制癫痫,而且痫药通常可以改善EAS患者的认知功能。而本例患者出现难治性癫痫(两次治疗仅减少75%的发作频率)及随后的认知减退即语言障碍、顶叶和枕叶症状(无记忆损害)也与TEAS和EAS相矛盾,因此需考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可能。
AD伴发癫痫有以下几个支持点:①未发现其他原因可以解释;②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性加重,顶叶受累;③核磁和脑脊液检查显示AD的生物标志物阳性;④在转基因动物模型上已经证实,Aβ蛋白与癫痫发作有相关性;⑤在散发AD患者,Aβ蛋白在出现认知减退以前的15-20年就已经开始;⑥颞叶癫痫很可能与tau蛋白有相关性,tau蛋白的起始部位在颞叶;⑦AD与脑电改变α节律减少有相关性;⑧有病例报道,部分性癫痫可以出现在AD的早期,临床表现(似曾相识感、失语及失用)和脑电监测(额叶-中央沟和颞叶癫痫样活动)均提示颞叶受累。
本例AD患者非典型起病,认知检测无记忆障碍,其临床特征(偏盲、实体觉和图形觉减退、视空间障碍、语言障碍)、神经影像改变(左侧顶枕叶异常)以及电生理特征(脑电异常)提示左侧颞顶皮质受累,考虑为后皮质萎缩。TLE和颞叶内侧轻度萎缩提示颞叶受累,与后皮质萎缩并不矛盾。但其随后出现的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很容易误诊为皮质基底节变性(CBD)。但Klaffke等报道的8例很可能CBD患者均出现FP-CIT影像改变,而本例患者FP-CIT检查无多巴胺能缺失的征象,头MRI显示顶叶萎缩为双侧的,而且,颞叶受累和癫痫很少出现在CBD。另外,脑脊液检查提示为AD的病理改变,在PCA患者更为常见。
本例报道提示我们,在诊断TEAS或EAS需注意排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可能,尤其是出现了以下的“小红旗”:①神经科检查发现异常;②认知评估显示非情景记忆障碍;③认知损害出现在癫痫之前,或之后的很长时间;④使用抗癫痫药仍然出现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其他还包括电生理改变(超过颞叶区域的癫痫样放电、慢波背景改变或α节律减少)和神经影像改变(超过颞叶区域的萎缩和/或低代谢)。
若家族中有2名以上痴呆患者,则他们可能罹患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D)。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