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是折翼的“天使”
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循着生命的轨迹
含苞、绽放;振翅、飞翔
有这样一群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她们倾尽所能
让这些折翼的孩子
享受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母爱
她,就是其中一位坚强伟大的妈妈
人物名片身份:45岁单亲妈妈
故事:15年细致入微照顾患肌营养不良的儿子,打破医生死亡判决
特点:坚强,平凡而伟大
想让孩子多活几年再苦再累都值得1
孩子今年21了,前些年还能走路,现在有七八年不能走路了,生活也不能自理了。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给孩子洗脚,他血液循环不好,脚凉,泡泡能睡好点。每天夜里,我都要起来给孩子翻身四到五次。晚上孩子睡觉要用呼吸机,声音很大,有时他会喊我,但我会看时间给他翻身,我怕他一个姿势时间长了会累,也怕他生褥疮。
我一般晚上十点多收拾利索了才睡,晚上间断睡,中午没事的话也睡会儿,加起来一天能睡五个小时左右。
我的要求也不高,就是想让孩子多活几年,再累再苦都值得。我现在每天面临的是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在了,或许睡着了就再也醒不过来了,都已经有恐惧症和焦虑症了。
患难见真情孩子父亲离婚能理解2
孩子智力很好,早早就知道自己的病情了。孩子很懂事,知道我累都自己控制饭量,也不怎么挑食,吃饭桌子高点还勉强自己能吃,但喝水必须有人帮忙。
去年,我和孩子父亲分开了。我也能理解孩子父亲,所以他提出离婚我答应了,他还年轻,放手给他自由了。患难见真情吧。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孩子懂事,虽然嘴上不说,但经常会和姥姥说,要是他没病的话我和他父亲就不会离婚了,每当听到这话我的心都很疼。但是我的眼泪早就哭干了,现在只能坚强的陪孩子过好每一天。为了孩子让我受什么样的委屈都行,唯独不能让孩子受委屈,他就是我的命。
我觉得,什么样的生活都是人过的,坚持坚持就过去了。最难的,就是自己不能替代孩子受罪,能生下他却不能给他健康的身体,这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结,也是永远解不开的结。
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做孩子坚强的依靠3
孩子有病以后我就没工作过,去年孩子有低保了,跨省治疗才能省点钱了,之前14年都是自费,负担很重,每年花销五六万。我和孩子父亲分开后就没有经济来源了,现在我靠父母、妹妹帮我,我也成了啃老族了,没办法呀。负担重也是孩子父亲分开的一方面原因吧。
因为孩子不能自理,我平时除了买菜做饭,一般很少出门。不过,我每天都坚持去广场踢一会儿鸡毛毽子,已经四年了,孩子姥姥会帮我照顾。我要是不锻炼身体,不舒服了就没人伺候孩子了,我是孩子的依靠呀。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儿子就读了五年的书,但学习很好。他自己能上网,每天中午都会玩会游戏,说实话每天除了康复锻炼也没有多少时间干别的了。我读书少,也没有多少文化,也教不了孩子什么,都是他教我呢。
相信坚持不放弃就会有奇迹发生4
孩子六周岁时,走路总喊累、容易摔跤,确诊是得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刚确诊病情的时候,医生说孩子寿命在18到20岁,现在已经21岁了。
从年开始,我就坚持带孩子去医院做治疗了,每年都会去住两个月,十五年来没间断过,今年9月份还会去。我觉得做这些治疗肯定有效果,不然孩子早就不在了。
▲记者采访患者妈妈
我相信,我的坚持不放弃会有奇迹发生的,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我前期努力换来的,值了!
小贴士
上面这个患者是在六周岁时,确诊是得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那么这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到底是个什么病呢?怎么治疗呢?
什么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河北医院肌萎缩一科主任陆春玲介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是一种由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特点为骨骼肌进行性萎缩,肌力逐渐减退,最后完全丧失运动能力。
发病有什么典型症状患儿多于4~5岁发病,一般不晚于7岁。
患儿的坐、立及行走较一般小儿晚,常在会走路以后才发现。行走缓慢,步态不稳,左右摇摆,宛如“鸭步”。易跌倒、登梯困难、下蹲后不能迅速站起。
病人通常在12岁前失去行走能力,后期几乎所有肌肉都受累,通常于20~30岁左右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图片来源遗传与疾病论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患者治疗需要闯哪几关陆春玲介绍说,河北医院针对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挛、疼、移、衡”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已经成功地使上百例瘫痪患者站了起来。他们采用“序贯四关”瘫痪站立法需要闯四关:
第一关“挛缩关”根据病人肌肉挛缩的不同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散寒通络、温阳通络、利湿通络、益气通络、清热通络、养血活血通络,调营卫、畅跷维通络,通补通络治疗,使患者挛缩症状得到改善,关节活动变得灵活。
第二关“疼痛关”采用相关中药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既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又使患者增加肌力。
第三关“移步关”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移步训练法”,配合中药辅助治疗,帮助患者顺利迈开双腿,而且能够更为灵活、有力地移动身体,移动行走。
第四关“平衡关”采用增加肌力“三招”即定向治疗、骶疗、干细胞移植方法进行治疗,并配以相关的康复锻炼和身体平衡训练,使病人既能够改善肢体畸形,又能够增加肌力,恢复稳定有力的站立和行走。
文:河北青年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