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实用中医内科学》[1]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
(1)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为主症。
(2)可伴有筋骨挛缩,肢体变形,甚心悸气短,呼吸困难。
(3)家族可有多人发病。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3]、《神经病学》第六卷肌肉疾病[4]、年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诊治指南[5]拟定。
(1)临床特点:①具有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特点,部分患者有家族史。②以肢体肌肉萎缩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眼肌、面肌、咽喉肌等无力,可伴关节、脊柱变形。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和心肌,出现心功能不全及呼吸功能不全。
(2)辅助检查:①心肌酶检测:多明显升高,以血清磷酸肌酸激酶为主,高达正常值的数倍甚数百倍。②肌电图检测:表现为MUP时限变窄,并为均匀小电位的肌源性损害。③肌肉活组织检查:符合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特点。④基因检测:支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诊断。
(二)证候诊断
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1]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
1.脾肾不足,督脉亏虚证
肢体萎软无力,肌肉瘦削,甚不能坐、立、行走。或伴脊柱、关节挛缩变形;或畏寒肢冷,或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2.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证
肢体萎软无力,肌肉瘦削,腰部及双下肢近端无力为重。或纳差腹胀,面色萎黄;或大便稀溏,或多汗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3.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证
四肢萎软无力,肌肉瘦削,可见肢体关节挛缩变形。可伴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盗汗等。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4.痰瘀阻络,筋脉失养证
周身萎软无力,肌肉瘦削,活动困难,甚者瘫痪;肢体关节及脊柱、胸廓挛缩变形;或肢端肌肤紫暗或花斑,面色口唇发绀。舌暗红或淡紫,苔厚,或黄或白,脉涩。
5.元气亏虚,大气下陷证
肢体萎软无力,周身肌肉瘦削,甚则四肢瘫痪;心悸气短,呼吸短促费力,咳痰不出,言语无力。舌淡暗,苔薄,脉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脾肾不足,督脉亏虚证
治法:健脾益肾,温阳培督
(1)推荐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附子、肉桂、山药、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杜仲、当归、西洋参、陈皮、甘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注意:该方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中药湿热敷:选用健脾益肾,温阳培督药物打粉后,用盐水或酒调后敷肌萎缩肌肉局部,并加热促药物吸收。
(3)穴位注射:选择肾俞、脾俞、命门、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穴位注射,药物可应用健脾补肾,温阳培督注射剂。
(4)隔物灸:将健脾益肾,温阳培督中药粉饼,放置于自颈椎至骶椎沿督脉顺序排列,另将纯艾绒捏紧成长条状,纵向置于药饼中央,点燃实施灸法30~40min。随患者对温热的感觉移动药饼,以免造成灸疱及烫伤。每周2~3次,10次为一疗程。
2.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证
治法:健脾和胃,补气养血
(1)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人参、黄芪、炒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艾叶、续断、茯苓、白芍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注意:该方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中药湿热敷:选用补脾和胃,补气养血药物打粉后,用盐水或酒调后敷肌萎缩肌肉或关节局部或神阙穴位处,并加热促药物吸收。
(3)穴位注射:选择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穴位注射,药物可应用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中药注射剂。
3.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证
治法:滋补肝肾,填精养血
(1)推荐方药:左归丸加味。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牛膝、龟板胶、炒白芍、茯苓、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注意:该方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中药湿热敷:选用滋补肝肾,填精养血药物打粉后用盐水或用醋调后敷肌萎缩肌肉或关节局部,并加热促药物吸收。
(3)穴位注射:选择肝俞、肾俞、三阴交等穴位,应用滋阴活血中药注射剂进行穴位注射。
4.痰瘀阻络,筋脉失养证
治法:化痰祛瘀,养筋通络
(1)推荐方药: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半夏、竹茹、枳实、陈皮、桃仁、红花、生地、当归、炒白芍、川芎、桂枝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关节挛缩僵硬不伸,加三棱、地龙、海蛤壳、海藻等软坚散结;心悸气短,心肌肥大者,可合黄芪生脉饮治疗。
注意:该方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中药湿热敷:选用化痰通络,益气养荣活血药物打粉后用酒或用醋调后敷肌萎缩肌肉或关节局部,并加热促药物吸收。
(3)穴位注射:选择肾俞、命门、承山、阳陵泉、解溪等穴位进行穴位注射,应用活血通络中药注射剂。
5.元气亏虚,大气下陷证
治法:大补元气,升阳举陷
(1)推荐方药:参附汤合升陷汤加减。人参、附子、黄芪、升麻、桔梗、白术、当归、炒白芍、川芎,陈皮、桑寄生、山萸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注意:该方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中药湿热敷:选用大补元气,升阳举陷药物打粉后,用酒或用醋调后敷肌萎缩肌肉或神阙穴,并加热促药物吸收。
(3)穴位注射:选择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穴位注射,应用补气中药注射剂。
(二)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关节按摩:针对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等出现关节挛缩的部位进行针对性按摩、按压,每天3次,每次20分钟。
2.中药灌肠:部分口服中药汤剂困难患者,且腰骶部力弱者,采用符合辨证中药汤药灌肠。
(三)康复治疗:
医院所具备的条件实施。
进行适当的四肢肌肉运动训练;脊柱变形、关节挛缩严重者,可行牵引、按压及相应康复治疗,必要时选择矫形器治疗。
(四)西药治疗
此病目前无针对性疗法,有学者推荐激素[5]治疗,但因其不良反应影响其广泛应用,可根据情况选择应用。
(五)护理调摄要点
1.情志调护:给予患者耐心的开导、热心的抚慰与鼓励,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了解治疗的过程与方法,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生活调护:对于病情较重的卧床患者,应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床上进食、床上浴、床上大小便,并保持患者身体清洁、经常帮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关节变形者要进行适当干预,改善关节功能。并注意四肢末梢保暖,积极主动被动活动,改善血液循环。
3.饮食调护: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品;存在吞咽不利的注意避免呛咳。此外本病易造成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应多进含钙质高的食物。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能行走患者采用欧洲北极星运动评估量表[6]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分,然后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并判定疗效;
疗效指数(n)=[(疗后记分-疗前记分)÷疗前记分]×%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40%。
有效:临床症状好转,15%≤疗效指数<40%。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疗效指数<15%。
2.瘫痪患者目前没有公认的评价标准,应用肌营养不良的ADH评价表[7](日本厚生省筋萎缩症儿童收容设施研究班制定)进行治疗前后评价并记分,然后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并判定疗效。
疗效指数(n)=[(疗前记分-疗后记分)÷疗前记分]×%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40%。
有效:临床症状好转,15%≤疗效指数<40%。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疗效指数<15%。
(二)评价方法
1.用下表评价能行走患者运动能力并记分,计算疗效指数。附表1:
北极星行动评估量表NSAA-评分表
姓名:
评估时间:
出生日期:
评估者签名:
检查项目
2
1
0
备注
1.站立
直立不晃动,不需要姿势补偿(脚后跟着地,双腿对称站立),至少持续3秒钟
可以站直但需要一定的姿势补偿(比如:脚尖用力,腿弯曲,臀部翘起),至少站立3秒钟
不能站直,或不能独立站直,需要支撑(最小的支撑也算)
2.行走
脚后跟和脚尖同时着地,扁平足步态
持久的或者习惯性的脚尖着地,不能协调的用全脚掌着地
失去独立行走的能力。用KAFOs或者搀扶下短距离行走
3.从椅子上坐起
胳膊弯曲,起始位置髋关节和膝关节处于90°,脚不离地面,
扶着大腿,按着椅子,身体向前倾或者通过增加双腿的间距来改变起立时的位置
不能起立
4.单腿站立-右腿
可能以一个放松的姿势右脚站立至少持续3秒钟
可以短暂的或身体歪斜着站立或者需要身体侧弯才能站立:比如大腿内旋或者其他的技巧
不能站立
5.单腿站立-左腿
可能以一个放松的姿势左脚站立至少持续3秒
可以短暂的或身体歪斜着站立或者需要身体侧弯才能站立:比如大腿内旋或者其他的技巧
不能站立
6.上楼梯-右
面向前不需要搀扶
身体倾斜,扭动躯干、臀部翘起或者需要搀扶
不能上去
7.上楼梯-左
面向前不需要搀扶
身体倾斜,扭动躯干、臀部翘起或者需要搀扶
不能上去
8.下楼梯-右
面朝前,控制负重腿,不需要搀扶
身体倾斜,滑下来或需要搀扶
不能完成
9.下楼梯-左
面朝前,控制负重腿,不需要搀扶
身体倾斜,滑下来或需要搀扶
不能完成
10.从卧位坐起
仰卧位起立-可能用到一个手或胳膊
要用两只胳膊支撑,扶腿或按着地板
不能坐起
11.从卧位站起
没有Gowers征
至少表现出第2页描述的一种症状,特别是从地板上滚起来或者用手扶腿
需要额外的支撑物比如椅子或不能站起
记录时间:
12.抬头
抬头,头必须直立在正中央,下巴可以胸廓移动
头必须向一侧倾斜才能抬起,或者脖子不倾倾斜但伸长
不能完成
13.用脚后跟站立
两只脚同时只用脚后跟站立,(为了保持平衡可以移动几步)至少维持3秒
只能抬起前脚掌或只能一只脚脚后跟用力
不能完成
14.跳
两只脚同时抬起,同时离地
两只脚轮流跳起或者不能同时离开地面
不能完成
15.单脚跳-右脚
脚尖或脚跟离开地面
屈膝或抬起脚后跟,不能离开地面
不能完成
16.单脚跳-左脚
脚尖或脚跟离开地面
屈膝或抬起脚后跟,不能离开地面
不能完成
17.跑步(10m)
两只脚都能离开地面,跑步时没有两只脚同时在地上的阶段
杜氏慢跑
可以行走
记录时间:
总分=/34
2.用下表评价不能行走患者运动能力并记分,计算疗效指数。附表2:
肌营养不良的ADH评价表
姓名:
评估时间:
出生日期:
评估者签名:
检查项目
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备注
保持坐位姿势
横卧
躺着滚动
爬行
起来(卧位到坐位)
头部稳定
连续呼吸
拿碗吃饭
洗脸
拧毛巾
写字
穿裤子
举上肢
站立
单脚站立
双脚靠拢站立
走
跑
坐椅子
从椅子上站起
登坡
上楼梯
下楼梯
从地板上站起
蹲下
总分=/
注1:得分(0-4);0分:正常;1分:能独立完成,但时间延长;2分:需要轻微辅助完成;3分:需要较大的辅助完成;4分:不能注2:评价方法中,因为本表得分正常为0分,不能为4分,治疗好转后分数下降,故疗效指数计算公式有所调整,疗效指数(n)=[(疗前记分-疗后记分)÷疗前记分]×%。
参考文献
[1]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90-.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贝政平.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
[4]沈定国.神经病学·肌肉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49(1):17-20.
[6]李惠,李西华.中文版北极星移动量表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证患者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12(4),-.
[7]渡边英夫.康复医学诊疗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
牵头人:陆春玲(医院)
主要完成人:
陆春玲(医院)
蔡少鹏(医院)
田冉(医院)
杨晓黎(医院)
胡军勇(医院)
声明:内容来源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编辑:竹叶
审核:虫哥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