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肌症又称骨骼肌减少症,是指因持续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征。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动力,肌肉的衰老和萎缩是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容易引起骨折及关节损伤等问题。
少肌症患者站立困难、步履缓慢、容易跌倒骨折。少肌症还会影响器官功能,可能会引发心脏和肺部衰竭,甚至死亡。
并非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少肌症少肌症是一种身体的疾病状态,可能有许多因素参与其发生,也可能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结果。虽然少肌症主要见于老年人,但在其他年龄段也不少见,如骨质疏松、营养不良、恶病质患者等。少肌症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指与年龄相关而无其他原因的少肌症,继发性则指除了年龄以外,还有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少肌症,包括长期卧床、一些疾病所致及营养不良等。
30岁后骨骼肌开始流失部分少肌症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一方面表现为肌肉质量和肌力逐渐丧失,一方面表现为身体脂肪和内脏脂肪增加,这种与年龄有关的骨骼肌质量减少和体脂肪增加,被定义为少肌性肥胖。少肌性肥胖患者虽然体重正常,但身体构成,尤其是肌肉和脂肪比例严重失调,脂肪组织渗透进入肌肉间隙中,使肌肉力量和活动能力下降。
大量研究显示,人体骨骼肌肌量自30岁以后,每年以1%~5%的速度流失。50岁以后,女性尤以股四头肌肌力下降最为明显。
运动干预以抗阻运动(如小型哑铃等)为主,在康复医疗中,抗阻练习可以增进骨骼肌力量,增加老年人基础代谢率。研究显示,抗阻训练已经成为最有效的对抗少肌症的手段,对于少肌症患者尤其有效。
营养干预侧重蛋白质补充,尤其是优质蛋白的足量摄入。对于少肌症患者,具体营养医院营养科,避免盲目改变饮食造成机体损害。
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营养科张福东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张福东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