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期《肠道君周刊》
Gut:真菌参与了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失调来自法国的研究团队评估了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真菌肠道菌群与正常人群的差异,并探究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本项研究共分析了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并伴发炎症性肠病(IBD)的患者27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且无IBD的患者22人,IBD且无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33人和健康受试者30人的粪便微生物群。分别使用16S和ITS2测序确定粪便微生物群的细菌和真菌组成。研究人员发现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具有细菌性营养不良,其特征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成分改变和相关网络密度降低。这些变化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相关,与IBD状态无关。并且,研究结果显示了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表现出真菌性肠营养不良,其特征是生物多样性相对增加且成分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观察到外瓶霉属菌群的比例增加,而酿酒酵母的比例降低。与IBD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相比,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在细菌-真菌相关网络中表现出更为严重的破坏。原文:Fungiparticipateinthedysbiosisofgutmicrobiotainpatientswith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Science:肠道微生物群和大脑社交行为之间的联系来自爱尔兰科克大学的研究团队详细总结了肠道微生物群和大脑社交行为之间的联系的潜在机制,并描述了动物世界中这种联系的多样性,同时指出这些联系可能有助于解释肠道菌群与社交障碍之间相关的原因,以及如何将其作为靶标以影响大脑健康。肠道菌群调控社会行为的生物学途径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是哺乳动物脑干中连接胃肠道与孤束核的主要神经通路。通过迷走神经切断术等方法,迷走神经传入最近被证明与肠内内分泌细胞形成突触连接,通过谷氨酸神经传递促进肠与大脑之间的营养信号交流,甚至有临床前的证据表明迷走神经能够将蛋白质从肠道运输到大脑。但是,也有实验发现,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轻度胃肠道感染引起的小鼠焦虑样行为明显,这也提示并不是所有到达大脑的微生物信号都是由迷走神经介导的。微生物代谢产物。肠道菌群能够产生大量的代谢物,如挥发性羧酸、酯类、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各种脂肪酸,其中一些被证实可以影响大脑的生理机能和行为。例如,肠道菌群产生的各种短链脂肪酸(SCFA)代谢物可以通过它们的同源自由脂肪酸受体(FFAR)调节各种生理功能,包括某些中枢生理过程,此外,SCFA也可能通过调节参与其生物合成的酶的表达来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产生。免疫机制。一些临床前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一方面,肠道菌群可在局部影响免疫系统,如派尔集合淋巴结(Peyerpatch)或肠系膜淋巴结;另一方面,细菌也可以释放各种免疫激动剂,如脂多糖(LPS)和肽聚糖(PGN)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进入大脑。嗅觉机制。初步证据表明,肠道细菌和环境细菌都能影响嗅觉,在整个动物界,通过嗅觉进行的肠道菌群和大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物种利用肠道微生物的副产品,如挥发性脂肪酸和酯类来调节交流。微生物和社交行为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社交性。社交行为可以影响许多无脊椎动物物种之间的菌群传播,也可以通过细菌的水平转移来塑造许多灵长类动物的微生物群,同时研究发现,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可以发生微生物转移。但是作者也指出,虽然肠道菌群的变化似乎与某些物种的社交性同步变化,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这可能是不同的选择压力导致的不同的进化过程在起作用,因此表明在寻找微生物的社交性特征时需要考虑系统发育的影响。交流。研究表明,对于一些无脊椎动物,肠道菌群可以促进同种个体之间的交流,同时,微生物群也有助于某些脊椎动物物种之间的交流,而某些物种的微生物群可能起着鉴别同种物种的作用。社会免疫力。研究发现,暴露于具有社会性的感染源的威胁的增加可以被微生物群多样性的增加所抵消,这使得免疫系统能够与微生物群协同工作,以抵御有害微生物。免疫和宿主对入侵病原体的反应也可能对社会行为的微生物基础产生影响,因为免疫系统通过各种免疫信号机制充当肠道共生细菌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管道。饮食和压力。社会性对动物行为的积极影响通常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社会压力,它会导致健康和生育能力下降,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从而影响物种的整体健康。虽然社会交往可能通过增加压力对肠道微生物群有害,但它们也可能是有益的,而这之间的平衡似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关系。与此同时,草食性或肉食性饮食及其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也可能影响了某些物种的社会行为的进化。肠道菌群和社交障碍社会行为缺陷表现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精神分裂症、社交焦虑和抑郁等神经精神疾病中,患者要么无法与他人互动,要么退出社交活动。一些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记录了患有这些神经精神疾病的个体中胃肠微生物群的紊乱(包括细菌多样性的减少和有益细菌数量的减少),而这种失调可能与观察到的行为症状有关。越来越多的临床发现表明肠道菌群在诸如ASD条件下受到了影响,本文作者也指出,未来的研究需要统计更多的患者并引入适当的控制,这将可能会对肠道菌群在这类疾病中的致病机制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微生物群和社交障碍之间的联系表明,以微生物群为目标极有可能可以改善社会行为中的缺陷。一些初步证据也表明了其对人类的影响,例如益生菌和饮食结构对肠道菌群的调节都将影响社交行为。原文:Microbiotaandthesocialbrain.Circulation:戒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来自美国心脏协会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戒烟或会引起机体肠道菌群发生重大改变,同时研究者揭示了肠道菌群与机体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对26名尝试戒烟的人群进行研究,在研究开始、两周后和12周后分别对参与者的粪便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改善与机体心率、收缩压和C反应蛋白(炎症发生时其水平会增加)的水平下降相关,同时血红蛋白的水平也会增加。所有这些改变都是机体健康得到改善的间接指示器。同时研究发现,戒烟人群肠道中的硬壁菌门细菌水平会下降,而拟杆菌属细菌的水平会上升,此前研究表明,这些改变或许是降低机体糖尿病和肥胖风险的措施。研究者很难确切地知晓这种比例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们对肠道微生物组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但这似乎可以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原文:EffectsofSmokingCessationontheIntestinalMicrobiota.“肠菌讲堂”由肠菌联盟提供
加入肠菌联盟
精彩推荐
粪菌移植(FMT)各适应症患者纳入参考指导标准
Dr.Gut
第93期:《糖尿病》!吃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可介导肠道菌群变化预防肥胖及相关代谢综合征
肠道君周刊
肠?菌讲堂
杜玮南:细说人体肠道、菌群与免疫三者之间的恩怨情仇
肠?菌讲堂
沈玉霞:功能性肠病路向何方?重建肠道微生态助力临床康复之路!
肠?菌讲堂
蔡琳:其实健康离我们很近,近到只有“一条”细菌与胃肠镜的距离,还胃肠镜为消化道肿瘤一线常规体检!
肠?菌讲堂
张成岗:肠道菌群有可能为人类编码饥饿基因
肠?菌讲堂
李宁:肠脑相联,且看肠道菌群在自闭症中扮演何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