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知识第3天运动生理学体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

上教师资格笔试

考前直播冲刺

学科考前押题直播课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考点·运动生理学1.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三磷酸腺苷(简称ATP)。肌肉活动的间接能量来源:糖、脂肪、蛋白质。2.肌肉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及特点(1)磷酸原系统供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等类中间产物。若以最大功率输出,供能持续时间为7.5秒左右。主要供能的运动项目:高功率输出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运动项目。(2)乳酸能系统(糖酵解系统)供能特点:当运动的持续时间在10秒以上且强度很大时,ATP-CP系统已不能满足运动的能量需要;此时,运动中再合成ATP的能量主要由糖酵解来提供。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较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气,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主要供能的运动项目:1分钟高功率输出项目,如米跑、米游泳等。衡量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常用指标:血乳酸。(3)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特点: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时间很长,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等。主要供能的运动项目:长时间的耐力项目。3.肌纤维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根据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划分: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基本类型)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收缩力量小,有氧代谢能力高,抗疲劳能力强,兴奋阈值低;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收缩力量大,无氧代谢能力高,抗疲劳能力弱,兴奋阈值高4.肥胖与运动处方(1)肥胖:肥胖是人体过剩的热量转化为多余脂肪并积聚在体内的一种状态。(2)肥胖的成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代谢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3)肥胖的判定:体质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4)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健身活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条款。它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这如同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用量的处方一样。(5)运动处方的要素:运动强度、运动形式、运动频率、持续时间。5.运动性心脏肥大运动性心脏肥大:是运动心脏的主要形态特征,可发生在左、右心室和心房,但以左心室肥大为主。耐力项目运动员的这种心脏肥大,又称离心性肥大,其表现为全心扩大,不仅左、右心室腔均显著扩大,同时还伴有左心室室壁厚度的轻度增加;力量项目运动员的心脏肥大,又称向心性肥大,其心脏肥大主要以心室,特别是左心室壁增厚为主,左右心室腔的扩大都不明显。6.肺活量肺活量:在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肺活量为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之和,或为深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7.呼吸的形式(1)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收缩为主完成的呼吸形式。(两头起静止动作)(2)腹式呼吸:以膈肌收缩为主完成的呼吸形式。(手倒立、肩手倒立、头手倒立、吊环十字悬垂)8.状态反射状态反射指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改变的反射活动。包括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9.翻正反射翻正反射指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协调运动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翻正反射比状态反射复杂,有赖于中脑的协调。翻正反射主要是由于头部位置不正,视觉感受器与前庭感受器(囊斑与壶腹嵴)受到刺激而兴奋,传入冲动反射性地引起头部位置率先复正;由于头部复正引起颈部扭曲,刺激颈部肌肉与关节中的本体感受器,继而导致躯干翻转,使动物恢复站立。10.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最大心率=—年龄(个体最大强度运动)。11.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赛前状态(准备状态、起赛热症、起赛冷淡);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真稳定状态、假稳定状态)、疲劳状态、恢复(运动中恢复阶段、运动后恢复到运动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12.“极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激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剧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等,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极点”产生的原因: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减轻极点反应的措施:(1)良好的赛前状态和适当的准备活动都能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从而减轻极点的反应程度。(2)极点出现时,应继续坚持运动,并注意加深呼吸和适当控制运动强度,有助于减轻极点的反应和促使第二次呼吸的出现。13.“第二次呼吸”及其产生的原因“极点”出现后,如果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者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14.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地进行的身体练习。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内容、形式以及正式练习之间的时间间隔等因素都能影响准备活动的生理效应。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进行身体练习,目的是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使体温适度升高。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包括:(1)调整赛前状态;(2)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3)提高机体代谢水平提高,使体温升高;(4)增强皮肤血流量,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15.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1)活动性手段变换活动部位和调整运动强度;用转换活动的方式来消除疲劳,也称积极性休息。整理活动:是指在正式练习后所做的一些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通过整理活动,可减少肌肉的延迟性酸疼,有助于消除疲劳;使肌肉血流量增加,加速乳酸利用;预防激烈活动骤然停止可能引起的机体功能失调。(2)营养性手段:能源物质的合理调配;营养物质的补充方法。(3)中医药手段:对运动性疲劳后的恢复,多从健脾益气、补肾壮阳或补益气血方面着手。(4)睡眠:睡眠对功能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睡眠使精神和体力得到充分恢复。睡眠时间因人而异,在保证睡眠质量时,7~9h即可。(5)物理性手段:在大强度和大运动量训练之后,常采用按摩、理疗、吸氧、针灸、气功等医学物理手段加速机体恢复。(6)心理手段:训练和比赛之后,采用心理调整措施恢复工作能力,能够降低神经—精神的紧张程度,减轻心理的压抑状态,加快神经能量的恢复,从而对加速身体其它器官、系统的恢复产生重大影响。16.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1)力量素质指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或对抗负荷的能力。(2)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位移速度。(3)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运动能力,也称为抗疲劳能力。运动生理学中更多是从能量供应的角度将其划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4)柔韧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完成大幅度运动技能的能力,它对于快速、有力、轻松、富有表现力的高难度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有重要影响。(5)平衡是指身体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调整并维持一种姿态的能力。(6)灵敏是运动者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敏是运动员运动技能和各种运动能力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其特点是当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能够随机应变地完成动作和创造新动作。考点·体育保健学1.青少年健康的三大杀手(1)近视:近视是危害视力健康的第一因素;合理的饮食结构也是护眼行动之一,如多吃鱼、动物肝脏和肾、牛奶、蛋黄、青菜和胡萝卜等。(2)肥胖: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还影响你的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有规律的运动,都是控制体重的有效途径。(3)龋齿:龋齿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尤其是青少年的发病率较高。龋齿是人类轻度缺氟的表现。2.健康的分类(1)按定义可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2)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可分为:个体健康和人群健康。(3)按健康评估的综合判断可分为:健康状态(第一状态);疾病状态(第二状态);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3.基础营养三大营养素包括糖、脂类、蛋白质,它们是构成机体组织和提供能量所必需的物质。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被称为第7大营养素)。4.维生素5.医务监督体育课健康分组的组别(1)基本组凡身体发育及健康状况无异常者,或是身体发育和健康有轻微异常(龋齿、轻度扁平足等),而功能检查良好,且有一定锻炼基础者,可参加基本组。注意事项:应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锻炼,并要求他们在到一定时间内,通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同时也可以从事专项训练和参加运动竞赛。(2)准备组凡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有轻度异常,功能状况虽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平时较少参加体育活动且身体素质较差者,可编入准备组。注意事项:此组学生可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锻炼,但进度应放慢,活动强度和运动负荷也要减小,不宜参加运动训练和激烈的运动竞赛。可以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3)医疗体育组凡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有明显异常和残疾者,不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注意事项:可以不按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学,而可以让他们按照医疗体育的教学计划进行体育活动,帮助其治疗疾病,恢复健康。6.运动性病症脑血管痉挛、重力性休克、低血糖症运动性腹痛肌肉痉挛7.绷带包扎法8.三角巾包扎法大悬臂带:用于除锁骨和肱骨骨折以外的上肢损伤。小悬臂带: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9.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开始应连续2次吹气,以后每隔5秒吹一次气,相当于12-16次/分钟频率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速率是60-80次/min;单人进行心肺复苏时,每按压胸部15次,吹气2次,即15:2.现在国际最新规定为:30:2;双人心肺复苏时,每按压5次,吹气一次,即5:1.10.运动损伤产生原因(1)思想上不够重视;(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错误的技术动作;(3)运动负荷量过大;(4)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不佳;(5)组织方法不当、场地不规范、不良的天气影响。11.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1)加强思想教育: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少年儿童不宜过早地进行专项训练,不宜参加过多的比赛和过早地追求出成绩。(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建议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活动的间隔时间以1~4分钟为宜,准备活动的时间与负荷,一般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好。(4)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教学前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学生做好预防损伤的教育。教学训练中要遵循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原则。(5)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提高其技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措施。(6)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对学生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均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12.五禽戏华佗编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五禽戏,根据虎、鹿、猿、熊、鹤五种动物的自然动作编成。13.八段锦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是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依据现有文献,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撰写的《夷坚乙志》中。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第三段-调理脾胃须单举;第四段-五劳七伤往后瞧;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第七段-攒拳怒目增气力;第八段-背后七颠百病消。

教资面试成绩公布在即

一定注意

面试合格≠教师资格证

扫码预约免费下方讲座让你入编无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yhz/7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