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柳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先遣队,是播种机,是建设美丽白柳的尖刀班,是白柳镇新民风建设助推扶贫攻坚的的践行者。
西沟河村向明在,家中老人有病,两个孩子上学,是典型的贫困户。而他在村里开展扶贫对象核实数据清洗工作的群众评议会上,主动提出自己的家庭退出贫困系统,他说他能靠双手养活一家人,贫困户帮扶指标让给更需要的人,他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创业,他说,我要靠勤劳的双手,过上美好的生活。
白柳社区四组朱传生,年20多岁的时候和张娟结婚,入赘到张家。当时的家境是:长年患病的奶奶、先天性智力低下的岳母、患有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的岳父和二叔,还有一个需要照顾的妹妹。但他用20年的坚守,打破了“上门女婿呆不久”的魔咒,用坚韧的毅力,撑起了一个9口之家,在生活起居、吃喝拉撒等各方面,全身心照顾的面面俱到。他把张娟的妹妹当做自己亲妹妹,从小学供养到大学毕业,现在已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大儿子刚出生时一切正常,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走路出现问题,疑似患上了“家族性”疾病,但他四处求医问药,从心理上辅导、安慰儿子,促进了儿子战胜疾病,健康成长,如今儿子已是旬阳职中学生。年,朱传生荣获“旬阳县十大孝子”荣誉称号。
子房村程永队,年正月初四,面对行凶凶犯,他和儿子配合默契,不顾自身安危,与凶犯巧妙周旋,最终将凶犯制服。被评为“安康市见义勇为模范”。
峰溪社区四组邱锡锋,因父母重病而致贫。在县、镇及包村干部帮助下,他建起了家庭农场,年,仅养鸡一项纯收入近4万元。年他带动9户贫困户成立了自任理事长的锡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养殖场面积20亩,扩建了鸡舍。养鸡余只,当上了全镇脱贫致富带头人。
白柳镇张坪完小共产党员高明武,他家离学校30多公里,他甘做麦田的守望者,他一人带4个年级课程,一带就是35年,守望学校35年。他是良好行为的示范者,是用爱心滋润学生成长的好老师。年他荣获“陕西省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十里洼村4组鲁继斌,全家6口人,3人长年患病,药费每年需5万元。2个女儿,一个读大二,一个读高中,经济收入入不敷出。镇村干部进村后,为他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帮他大女儿办理了贫困大学生救助,帮他二女儿享受贫困生活补助。父母、妻子3人药费合作医疗报销后,又办理了大病保险。鲁继斌心怀感恩之心,年养牛4头,羊8条,鸡10只。计划建烤烟炉1个,发展烤烟15亩。他说,我今年一定要为镇政府分忧解愁,离开贫困户行列。
白岩村1组刘开乾,腿有残疾,劳作时受伤损坏肝脏,治疗时查出肾衰竭二期。妻子有病,儿子初中毕业无业无技能。镇村包帮干部遂将其纳入低保,保障提供日常用药,送其子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刘开乾说,我活着不能服输,不能被困难吓到,不能自行倒下,要面对现实,轻活我可以干,重活我可以请工,我不能找政府麻烦要救济。驻村包帮干部为其自强不息精神所感动,协调为其贴息贷款5万元,解决资金不足,建烤烟炉一座,协调15亩土地种烤烟。被群众称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大旗不倒的英雄。
峰溪社区二组秦方花,从医13年,她从不接受吃请,不接受患者馈赠,不拿病人“红包”,她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讲医德”她进药从严把关,从未因用药而发生医疗事故。她免费为五保户送医送药,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