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刘士永抗战时期的军事营养学澎湃新

北京白癜风医院的疗法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营养”一词在现代被定义为一种有机体摄取和利用食物养料的生物学过程,但在过去,这一概念往往与传统食补或膏粱厚味的庶民饮食观念等同。这一转变在近代中国是如何发生的?西方式的营养学理论是如何在中国建立与发展的?现代中国人的营养标准又是如何确立的呢?

年11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刘士永受邀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举行题为《抗战时期军事营养学浅释》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孙竞昊教授主持,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纽约大学以及华东师大的多位师生参与了讲座。刘教授是著名的医疗史、环境史研究学者,此次讲座所报告的是他的最新研究内容,即探讨抗战前后中国营养学建立、变迁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动因。

军事营养学研究的缘起与理论来源

在论述台湾年之后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医学知识时,学术界存在一个著名的“Y线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将年前大陆的医学经验与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经验合流,简单地交织成年后台湾医学发展的基础。但刘士永教授指出,这样一个粗略的理论在应用于营养学、生化学这些新学问时,便暴露出诸多不足。他发现台湾的营养学理论中几乎难以见到日本殖民医学的影响,其所继承的都是大陆单方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也不是全面的,往往是来自特定地区或人群的片面经验。这些现象表明,要探寻当代台湾营养学理论的缘起,便不得不追溯年前的中国大陆营养学的发展历史。

刘教授介绍道,他的研究主要依据的是美国前营养学学会会长KennethJ.Carpenter关于现代营养学分歧的理论。Carpenter认为,美国营养学和欧陆营养学之间存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yhz/127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