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公益救助 http://m.39.net/pf/a_4830977.html
是不是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正常走路后的宝宝慢慢的出现动作笨拙、走路困难、摇摇晃晃、步态不稳、鸭步步态、无诱因经常摔跤、爬梯困难等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宝妈需注意了。要高度警惕杜氏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的可能。
杜氏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患病率为1/(~)活产男婴。DMD通常于儿童早期(5岁前)起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且通常伴有腓肠肌肥大,血清肌酶显著升高。血清肌酸激酶等肌酶可显著升高,肌酸激酶可达~10IU/L,正常IU/L。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患儿从仰卧位起立时需先翻转为俯卧,再以双手支撑地面和下肢缓慢地站立,称为Gower征。
血清肝酶及肌酸激酶等肌酶可显著升高,肌酸激酶可达~10IU/L,正常IU/L,肌肉MRI及MRS可显示肌肉萎缩和肌肉脂肪沉积。病变呈进行性加重,一般在13岁左右就丧失行走能力,DMD患者多在20岁前死于心肺衰竭。DMD基因缺陷的轻型表型为贝克型肌营养不良(BMD),通常发病稍晚,临床表现相对较轻,可存活到40岁左右或更长。
(因萎缩肌纤维周围被脂肪和结缔组织替代,故体积增大而肌力减弱,故假性肥大)
DMD是由于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的DMD基因的突变所引起,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主要是男孩发病,女性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MD/BMD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中,60%~70%为外显子的缺失,5%~10%为外显子的重复,25%~35%为单核苷酸的突变,包括微缺失、微插入、单个碱基突变及剪切位点突变等。因此一般先进行DMD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检测(外显子的缺失或重复,可通过MLPA方法等),如果未发现异常,则进行基因测序。
在所有DMD患者中,约1/3的患者为自发突变,2/3突变来源于母亲。患者的同胞是否患病和他们的母亲是否携带该突变位点有关。女性携带者把DMD突变位点传给下一代的概率都是50%,即女性携带者的儿子中1/2是健康男孩,1/2是DMD患者;所生女儿则1/2是健康女孩,1/2是女性携带者。如果突变位点已明确,可采集胎儿的羊水细胞或绒毛膜细胞进行基因测定。对于一些DMD患者,其母亲外周血淋巴细胞未检测到该突变位点时,仍需进行产前诊断,因为部分DMD突变存在于其母亲的卵细胞中,即存在卵细胞的嵌合现象。
如果你有疑问,请咨询临沂市妇幼保健院遗传咨询门诊。
遗传咨询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