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不管白天晚上,睡觉老是出汗,是什

我家宝宝睡觉总是出汗,醒来后稍微活动一下也出汗,这正常吗?

出汗是一种正常生理功能,汗液通过人体的汗腺分泌。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保持体表的基本湿润和排泄废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当体内热量过多时,体温升高,这时体温调节系统就会起作用,使身体出汗,通过汗液在体表的蒸发而把多余的热量散失掉,使体温降到恒定值。

但宝宝总出汗,稍微活动一下就出汗。很多父母会认为是孩子体虚,或孩子的营养没有跟上,实际上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可导致出汗。

中医认为,汗是人体五液之一(五液是指汗、涕、泪、涎、唾五种体液),由阳气蒸化而来。心主血,可以理解为汗是血液转化过来的,卫气为阳,营血为阴,阴阳平衡,营卫调和,则汗津内敛。如果小儿多汗,盗汗多是由体虚引起,这时就需要注意了。

经常出汗多为虚症,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血虚为主。

小儿脏腑娇嫩,元气未充,腠理不密,所以容易出汗。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肺气虚弱,均可自汗或盗汗。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脾气虚,表虚不固,故汗出不止。

营卫为水谷之精气,化生血脉,行于经隧之中为营气,其不循经络而直达肌表,充实于皮毛分肉之间为卫气,故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之论述。正常状态下,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看完上面的这些介绍,都已经恍惚了。宝宝出汗多,到底哪儿出问题了呢?不及时调理又有什么危害呢?

其实很简单,这四种情况会导致宝宝多汗。

1.肺卫不固2.营卫失调3.气阴亏虚4.湿热迫蒸。

1.肺卫不固

症状: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以头部、肩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平时易患感冒。

分析:以体虚的宝宝多见。阳主卫外而固密,肺主皮毛,肺卫不固,津液不藏,故汗出。头为诸阳之会,肩背属阳,故汗出以头部、肩背明显。动则气耗,津液随气泄,故汗出更甚。气阳不足,津液亏损,故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肺卫失固,腠理不密,外邪乘袭,故常易感冒。舌质淡,脉细弱为气阳不足之象。

危害:威胁抵抗力,容易生病,尤其是在病毒感冒流行期间,更易患病。

治法:益气固表。

2.营卫失调

症状: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而不温,微寒怕风,不发热,或伴有低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

分析:以表虚的宝宝多见,比如大病初愈,正气还未恢复,营卫失和,卫气不能外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无以固敛,故汗出遍身,微寒怕风,或伴低热;肺脾受损,故精神疲倦,胃纳不振。

危害:怕冷、不愿意活动,从而导致厌食、挑食等症,长此以往将会导致营养不良,严重者影响发育。

治法:调和营卫。

3.气阴亏糜

症状:以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形体消瘦,汗出较多,神萎不振,心烦少寐,寐后汗多,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哭声无力,口唇淡红。

分析:多见于急病、久病、重病之后失于调养,或素体气阴两虚,故形体消瘦;气虚不能敛阴,阴虚易生内热,迫津外泄,故汗出较多。很多疾病恢复期的孩子容易出现多汗的情况,这些孩子往往由于疾病本身的耗伤,或者滥用抗生素、苦寒清热的药物,损伤了脾胃中气,气虚后就没有力量控制汗液的排泄,加之皮肤腠理病后松懈,更容易出汗。

危害:易患病,且反复,情绪焦躁,不宜与人沟通。

治法:益气养阴。

4.湿热迫蒸

症状:自汗或盗汗,以头部或四肢为多,汗出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色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脾胃湿热蕴积,热迫津液外泄,故自汗或盗汗;头为诸阳之会,脾主四肢,故头部或四肢汗多;湿热郁蒸,故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

危害:影响食欲、易造成营养不良从而引发其他疾病

没想到小儿盗汗、自汗的危害竟然这么多。那我该怎么办呢?

可以试试小儿推拿,小儿推拿中就有可以调理小儿出汗多的手法,而且效果很好,补肾经次、揉二马次、清补脾经次、揉小天心次、清天河水次。坚持早晚各做一次孩子的症状很快就能好转。

推荐饮食:

1.黑豆煮烂,每日适量食之。有健脾固表之功。

2.鸭血糯米适量,煮烂食之。有补血和营之功。

日常护理:

1.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小儿体质。

2.注意病后调理,避免直接吹风。

3.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积极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

护理:

1.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拭汗用柔软干毛巾或纱布擦干,勿用湿冷毛巾,以免受凉。

2.汗出过多致津伤气耗者,应补充水分及容易消化而营养丰富的食物。勿食辛辣、煎炒、炙烤、肥甘厚味。

3.室内温度湿度要调节适宜。

孩子正常和不正常的排汗

流汗是正常现象,人体通过流汗来促进新陈代谢,排除体内的毒素邪气。家长给孩子用药浴泡脚,让孩子微微出汗以达到驱除湿气的目的。孩子发烧,也可以用排汗来降温,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但汗出得太多,或者不该出汗的时候出汗,就会过度损阳。孩子原来储存的能量不够了,短期内又跟不上,阳气就会虚空了,就是老人经常说的:孩子汗流的太多伤身。

正常的流汗:

因为气温热,或者运动等产生的流汗,是正常的,这些因素一旦消失或者停止之后,孩子流汗就会随之减少或停止。

不正常的流汗:

如果气温不高,孩子也没有剧烈运动,却挥汗如雨,叫做“自汗”;在睡梦中汗流不止,醒来后就好,叫“盗汗”。现在家长问的最多的,就是后者,孩子睡着之后,还流很多汗。

入睡1小时内流汗很正常。孩子汗多是正常的,孩子流汗是成人的三倍!孩子是纯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入睡之后1个小时内流汗是正常的,通常在额头、脖颈、后背等部位。这时候家长要帮孩子擦干,或者换上干爽的睡衣,小心流汗吹空调受凉。

入睡1小时后大汗多为汗证。尤其是在孩子深度睡眠的时候,莫名其妙大汗淋漓,那就是不正常的,属于汗证。

孩子睡觉,更多的是流“实汗”

孩子汗证,不仅有虚汗,还有实汗。基本上,孩子只要晚上睡觉流汗,家长就说孩子是“虚汗”,拼命给孩子补,结果一点效果都没有,孩子盗汗反而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家长要看看孩子的消化情况,临床上我发现现在很多孩子盗汗,都是“实汗”,是积食引起的。

湿滞内蕴,夏季湿气重,加上消化不好,孩子晚上睡觉就会盗汗。如果发现孩子有舌苔厚腻、口气酸臭、大便不正常的情况,那就大概率不是虚汗,是实汗。这个时候不能给孩子补了,反而应该帮孩子消食导滞。

流汗都是会消耗阳气的。正常的流汗是可以接受的,是身体功能运行的正常需求;流汗过多,不能及时恢复,或者不该流汗的时候大汗淋漓,那么就会过度的损耗阳气,阳气弱了,孩子的抵抗力就会弱,孩子就会变得更虚了。

如何避免“过汗伤阳”

1、重视让孩子休息。

孩子的恢复能力是很快的,比如剧烈运动之后,让孩子适当的休息,孩子很快就能恢复过来。不能让孩子一味的玩,过度兴奋。本身阳气弱的孩子,更要重视运动不要过量。我们反复强调睡子午觉的重要,孩子睡好了,自己就能把电蓄满了。

2、及时补充水分。

注意不要灌孩子喝水,多次少量喝。凉白开是偏寒的,日常可以加入一点陈皮(1-2克)、太子参(1-2克),泡水给孩子喝,补中益气。这里再推荐小儿酸梅汤给家长,有很好的生津液、安心神的功效。

3、睡觉流实汗,要消食化湿。

这时候孩子平常不吃千万不要理他,不要哄喂或者逼迫孩子吃。夏季脾胃功能本来就弱,孩子很容易出现积食的情况。这个时候让孩子吃素2-3天,积食严重可以喝3天三星汤配合素食。不要给孩子煲肉汤,少吃鱼、吃肉、吃蛋,消化好了,流汗的情况就会缓解。

4、睡觉流虚汗,要健脾益气。

这时候给孩子补益就会有效果,但是补益不是给孩子吃大补品,而是温补脾气,滋补脾阴,通常用太子参、淮山等,效果是很明显的。可以喝敛汗健脾汤。

注意与防护

1.宜食滋阴的食物。

2.多食健脾食物。

3.忌食辛辣、刺激、上火的食物。

4.忌食坚硬食物,加重消化系统负担。

多汗的日常防护:衣服不宜过厚。汗多时尽量勤擦,避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yby/6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