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是急性弛缓性瘫痪常见的病因,以四肢的对称性无力、反射减退或消失为特征,病情常在4周之内达到高峰。感觉症状,如感觉减退或麻木,常起始于远端肢体,呈对称性表现。
GBS最常见的亚型为急性炎性脱髓鞘多神经根神经病变(AIDP)和急性运动性轴索神经病(AMAN);其次为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syndrome,MFS),以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及深部肌腱反射消失为特征。总体来说,GBS的临床病程、严重程度和结局具有高度各异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相关性症状波动是容易被忽略的病情变化,并且需要与其他类似情况鉴别。
我们还是复习一个病例,探讨GBS治疗过程中症状波动及其鉴别。
患者女性,55岁,主诉:四肢无力伴麻木20天。
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对称性无力,双手抓握不紧,双小腿后部发紧、胀痛,行走无力,双手指尖、双足麻木,无发热,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无意识障碍,无小便障碍等;查头颅、颈椎CT示“右枕叶软化灶,C5/6椎间盘突出”。近20天患者四肢乏カ、麻木、疼痛症状进行性加重,今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格林-巴利综合征?”为诊断收入我科。近期有双手皮肤破损感染病史。
入院后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颅神经无异常,四肢远端肌力4级,手套袜套样痛觉减退,四肢腱反射(+),双侧巴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肌酶谱、风湿免疫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阴性、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功能、传染病筛查均正常。腰穿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病毒抗体正常,细胞数1个/ul,蛋白52mg/dl,糖和氯化物正常。脑脊液神经节苷脂抗体谱均阴性。肌电图:双正中神经、左尺神经、双腓总神经、左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均减慢,肌肉复合电位波幅低,远端潜伏期延长。双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双胫神经H反射未引出。
结合患者病史、体征、脑脊液和肌电图检查结果诊断考虑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AIDP)。
患者入院时GBS的Hughes功能分级(见表1)量表2级,给以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冲击(当时患者因经济原因不同意使用IVIg)等治疗症状好转,在病程第28天,患者诉四肢无力麻木症状有所加重,间断出现咽部不适感(自诉无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双手握力下降为3级,小肌肉萎缩明显(见图),下肢远端伸肌肌力4级,屈级肌力2级,四肢腱反射消失,四肢末梢痛觉减退,关节位置觉减退。GBS功能分级3级,复查腰穿压力正常,细胞数1个/ul,蛋白60mg/dl,糖和氯化物正常。临床诊断考虑治疗相关症状波动,但是不除外A-CIDP(肌肉萎缩明显,神经节苷脂抗体谱阴性,脑脊液蛋白1个月还持续升高),与家属反复沟通病情,克服经济困难同意使用静脉IVIg(0.4g/kg,连用3天),症状较前略有改善,请康复科指导康复治疗,病程第40天带药出院(糖皮质激素和神经营养剂),现病情随访中。
表1GBS的Hughes功能分级量表
评分
临床表现
0
正常
1
轻微的症状或体征,可跑
2
能独立行走5m以上的距离
3
能独立行走5m以内的距离或需要物体支持才能行走
4
只能卧床或坐在轮椅上
5
需要辅助通气治疗
6
死亡
GBS通常呈单向病程,但是部分患者GBS临床表现呈波动性或反复发作的情况,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所致:复发型格林-巴利综合征(recurrenceGBS,rGBS)、急性起病型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IDPwithacuteonset,A-CIDP)、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相关性波动(GBS-treatment-relatedfluctuation,GBS-TRF)等。区别以上几种情况主要根据它们的症状达峰时间、脑脊液改变等。在临床工作中将以上几种情况同AIDP、CIDP严格区分开有一定的难度,但却有着重大意义,其在于适时的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的痛苦(见表2)。GBS通常呈单向病程,只有1-6%的患者间隔数年后复发。复发型GBS两次发作时间间隔至少2个月,如症状未完全恢复间隔至少4个月。
GBS-TRF见于6-16%的GBS中,与治疗效应期之后仍存在自身免疫活动的增强有关。它往往发生较早,出现在起病9周内,1次或2次IVIg或血浆置换治疗之后,与发生较晚的GBS复发是不同的。GBS-TRF定义为(1)治疗后GBS量表至少升高1级或MRC总分升高5分,之后在发病的第1个月内GBS量表下降1级或MRC总分下降5分。(2)治疗结束后临床病程稳定期超过1周,之后GBS至少下降1及或MRC总分下降5分。
有些GBS患者病程可多次恶化或进展期超过4周,则应怀疑此类患者是否真为GBS还是急性发作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A-CIDP)。初始诊断为GBS的患者,若出现3次及以上的临床恶化或发病后病情恶化超过8周,则应考虑为A-CIDP。
表2GBS、GBS-TRF、A-CIDP和CIDP的鉴别诊断
特征
GBS
GBS-TRF
A-CIDP
CIDP
达到峰值的时间
2周(最大4周)
2周(最大4周)
4~8周,随后进行性恶化
8周
病程
单相型
8周内1~2次恶化
2次恶化或8周后恶化
进行性、阶梯式或波动性
严重程度
患者之间高度异性,从轻度症状至瘫痪
患者之间高度异性,从轻度症状至瘫痪
多数为中度
多数为中度的、远端和近端肢体无力
依赖通气
20~30%
20~30%
几乎不需要
几乎不需要
颅神经缺损
常见
常见
偶见
偶见
对IVIg的反应
好
好,有波动
不同
好
EMG/NCS
有时第一次EMG/NCS检查无法分类
有时第一次EMG/NCS检查无法分类
第一次EMG/NCS常为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脱髓鞘性
治疗
IVIg或血浆置换
重复IVIg或血浆置换
IVIg或血浆置换,确诊为CIDP则需泼尼松维持治疗
IVIg,泼尼松或血浆置换
确定病情的恶化为迟发性或新发型非常重要,因此GBS治疗相关波动的患者再次IVIg治疗就可改善,而A-CIDP患者则需要采用IVIg慢性维持性治疗或换成糖皮质激素治疗(见图)。
总之,我们临床工作中在疾病早期鉴别复发型GBS、GBS-TRF、A-CIDP,对三者进行鉴别十分重要,有时很困难,但也存在一些鉴别要点,临床医师注意认真收集鉴别证据,尽可能给予合适的治疗,并及时向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及预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