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康复
我们乳腺外科的患者对这首音乐一定非常熟悉,每天下午不管我们的工作有多么繁忙,扩音器里都会发出邀请:“有做术后康复操的患者,请到护士站集合”。大家听着美妙的音乐和我们的美小护们一起做康复训练,我们这期活动的主题是《运动与康复》,和大家谈谈在乳腺癌患者的康复之路上运动起到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接受综合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90%,但是术后关节活动障碍发生率为45%,三年淋巴水肿发生率为77%以上,焦虑抑郁发生率33.3%~97.5%……为此提高长期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任重而道远
什么是运动与康复
运动疗法
是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针对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治疗方法。包括各种主动的躯体活动训练,以及被动的治疗性躯体活动。
康复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WHO)。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于整个人、从生理上、心理上及社会上进行全面康复。
康复工作原则
(1)功能训练(前瞻性):功能训练应预防在先,早期进行并贯穿于整个护理的全过程。着眼于保存和恢复身体的运动、日常生活、职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能力,采用多种训练方式进行功能训练。
(2)整体训练(综合性):教练结合、家属参与、身心并举、从生理,心理,职业和社会生活上进行全面、整体的康复。把康复对象不仅仅看作是有功能障碍的器官和肢体,而更重要的是一个整体。
(3)个体计划(主动性):患者在术前、术后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康复训练应体现个体化方案,评估为先,因人而异,并促进患者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训练效果。
(4)重返社会(实用性):乳腺癌手术使患者身体结构部分缺失、术后一定时间内患侧上肢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需要对患者生活及工作环境做必要的调整,通过系统的功能训练及康复治疗,患者患肢的功能障碍、淋巴水肿、心理等问题会得到改善,逐渐使患者能生活自理、适应社会环境,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履行其家庭及社会责任。
康复训练要注意什么?
(1)避免患者身体受伤。
(2)避免进行暴发力动作或运动。
(3)注意保暖,做好保护,严禁太阳下暴晒。
举个例子:
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需要游离上至锁骨,下至肋缘,前至胸骨,后至背阔肌前缘的皮肤,切除整个乳房及乳房上的部分皮肤,并清扫腋窝淋巴结,游离后的残余皮肤被牵拉、拼合、固定于胸壁上,切口外整个胸壁需要加压包扎。患侧肩关节要制动一周、伤口逐渐愈合形成的瘢痕、患者不能按医护人员指导进行患侧肢体功能训练等因素均可使患者发生肩关节活动障碍。
医护人员指导乳腺癌患者
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
患侧肢体的功能训练,
可以改善患侧肢体的功能,
减少患侧关节活动障碍的发生。
患侧肢体功能锻炼(1)术后24小时内:活动手指及腕部,可作伸指、握拳、屈腕等锻炼。
(2)术后1~3日:进行上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可用健侧上肢或他人协助患侧上肢进行屈肘、伸臂等锻炼,逐渐过度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前屈小于30°后伸小于15°)。徒手训练患者可能会不兴趣,可以购买一些器械增加训练的难度及趣味性,患者可以练习患肢抓、捏、握的功能,改善患者手的协调性、增强肌力、感觉重塑而使患者分散压力、恢复自信。
(3)术后4~7日:鼓励病人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作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
(4)术后第8~10天:引流液10~20ml/24h、皮瓣基本愈合后,开始作以肩部为中心前后摆臂及肩部小角度旋转训练。
拔除引流管后:指导患者作抬高患侧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手掌置于对侧肩部,直至患侧肘关节与肩平),手指爬墙(爬墙训练可以通过伸展胸肌、三角肌、腋窝和背阔肌来增加肩部的活动范围。正确的做法是:预备姿势:向前爬墙:面向墙面站立,将患侧手掌自然放在墙上,借住墙面尽可能地向上伸展手臂。侧向爬墙:侧向面对墙面站立,将患侧手掌自然放在墙上,借住墙面尽可能地向上伸展手臂。方法:向前爬墙及侧位爬墙:尽力向上伸展手臂直到有牵扯感为止,保持5秒钟,然后缓慢恢复原位。如果可能可以身体逐渐靠近墙壁,以增加伸展幅度。这两种训练,每天要求做1~2次,每次重复训练3~5次。每天标记高度,逐渐递增幅度,直至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梳头(以患侧手越过头顶梳对侧头发,扪对侧耳朵)等的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时,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患者的病情、手术方式、意识及合作程度、伤口情况、术后的天数及引流量等情况循序渐进地制定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一般以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
遇到这些情况要注意了:
(1)有皮下积液或引流液大约50ml/24h。
(2)腋下皮瓣愈合差,明显营养不良者。
(3)皮瓣大面积坏死及伤口植皮者。
(4)假体植入的患者术后患侧上肢要限制活动约3~6周,以防止假体移位。
假体植入的患者3~6周后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尽早开始做可以减轻皮肤张力、恢复肩部灵活性及舒适性的伸展运动。逐渐增加一些有利于恢复左、右胸壁肌肉平衡的强度训练。
乳腺癌术后康复锻炼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规律的全身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同时减少患者因治疗过程中而产生的疲劳、钙流失、肌肉萎缩等情况;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机体柔韧性、耐力,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运动之前患者需要跟医生沟通,以便评估患者的状态,伤口愈合后应及时佩戴合适的义乳,义乳不但有保护脏器功能、修补缺失、重塑形体、提高自信,而且能纠正因手术切除丢失的组织重量,使身体保持平衡,避免发生行走和跑动时偏向一侧的现象,严防跌倒。
制定适合患者的运动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平衡训练、伸展运动、强度训练。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是有益的,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运动方式,患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运动。
不同的运动有不同的要求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目的在于增强心肺耐力,当心肺耐力增加了,身体就可以从事更长时间或更高强度的运动,而且不易疲劳。每次有氧运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周运动不应该少于3~4次。
散步:
最简单的有氧运动方式就是散步,美国运动医学院在为肿瘤患者提供加强心血管功能的指南中指出,肿瘤患者应当每周坚持3~5次轻到中度的散步,每次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建议患者要逐渐扩大到每天走步。
散步也要遵守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我们鼓励患者术后24小时后下床活动,此时的散步可能是行走几步就会很累,那么就需要进行短暂的休息,然后再继续走,随着体力的恢复适当增加散步的量及时间,每天都散步好于好几天散步一次。患者较长时间的化疗、激素类的药物的应用、女性处于绝经前期、绝经期以及乳腺癌细胞可以加速患者骨骼钙质流失并抑制骨质合成等因素可以引起患者骨质疏松,散步这项简单的运动会刺激骨质生成,有助于减少患者髋部和腿部骨骼的骨质疏松、调节心肺功能,有规律的散步对强健肌肉、控制体重十分重要。现在手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