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营养不良,运用肠内营养,还是肠外

  癌症作为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既是癌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一旦患者确诊病情,30%-86%的存在营养风险,不仅影响生活质量,生存时间也将明显下降。因此,营养支持是癌症患者最基本的治疗,那么对于临床上常见的两种补充方式,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有什么区别呢?

  内外一字之差的区别在于,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导管,将营养物质输入到胃肠道内被机体吸收消化,比如:吃饭;而肠外营养,是指营养物质不经过肠道,将它注射到患者静脉内,通过血液循环被机体吸收,也可以通俗理解为“输液”,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上,有多瓶营养液串输、全营养混合液、脂肪乳剂等其他营养制剂输入,种类形式多样。

  在癌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当患者进食不足,一般需要通过营养评分、营养筛查等,根据结果补充肠内营养的药物,肠内营养更符合肠道微生态生理,具有保护肠粘膜屏障,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应用方便,价格低廉而被临床广泛使用。而对于消化功能正常,吸收功能障碍而导致的营养摄取不足,此时口服或肠内营养不能满足需求,医生会推荐联合肠外营养。

  针对具有营养风险的癌症患者,临床治疗上主要还是以口服为主,静脉补充为辅,按照剂量,定时定量的补充,以改善营养不良的症状。同时营养不良的患者,还可以尽早结合中医治疗,调理脾胃功能。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灵活运用健脾益气、利湿开胃、消积化食等方法,调节脾胃升降运化功能,改善进食情况,促进营养吸收,同时扶正祛邪,调动或激发自身抗癌机制,稳定病情,提高整体抗癌疗效。

  作为一位坚守在中医抗癌最前线的老中医,袁希福强调:“中医讲脾胃是后天之本,身体要恢复,必须东西能吃下去,吃下去脾胃要能消化吸收。”因此,面对营养不良问题,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开展防治措施,结合病情选择正确的营养补充方式,并早日联合中医治疗,调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状态,恢复脾胃运化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lzl/11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