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不吃这小果就要等明年补脾健胃强筋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75.html

到了秋天,有一种小果一定要吃,那就是板栗。

俗话说,“八月的梨枣,九月的山楂,十月的板栗笑哈哈”。

板栗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它还被称为“人参果”,对人体好处多多!

1

小栗子,有大营养

1提高免疫力

板栗中含有多种身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适量食用,能够帮助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2强筋壮骨

板栗中含有丰富维生素C,而维C能促进胶原合成,因此具有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正常工作的功用,还能帮助预防骨质疏松。

3改善口腔溃疡

板栗中含有维生素B1、B2,能帮助改善因缺乏B族维生素引起的口腔溃疡、皮肤粗糙等症。

3强化肠道

板栗中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并帮助排出代谢产物,从而强化肠道功能。

5健脾益气补肾

中医认为:栗子生吃容易腻膈滞胃,不易消化。但熟栗子色黄,主入脾胃;气香,醒悦脾胃;味甘,补养脾胃。

其又有“肾之果”的美名,下行入肾经,能帮助改善肾虚。但要补肾,板栗要熟吃,不宜生吃。

此外,现代研究发现:板栗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钾元素等,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也有改善作用。

产品规格6克x15袋/盒主要原料

蛹虫草、人参(人工种植)、枸杞子、桑葚、黄精、酸枣仁、麦芽糊精

注意事项

不适宜人群:人参:孕妇,乳母,14岁以下儿童;虫草:婴幼儿,儿童,食用真菌过敏者。

温馨提示:营养食品新资源食品和保健食品都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产品简介

每克产品添加人参9克食用限量:人参食用量≤3克/天什么是新资源食品

由国家卫生部审核批准的,在中国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得符合食品基本要求,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物品,称之为新资源食品。国家卫生部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

新资源食品包括:

1、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

3、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

4、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2

如何正确食用板栗?

1控制用量

正常人板栗吃多了也容易堆积在脾胃中,不易被脾胃运输转化,所以要控制吃板栗的量。

无论生食熟食千万不要多吃,每天5~10粒就足够了。吃时要细细嚼碎,待口感无渣时再一点一点咽下去。

提醒:吃栗子的同时,注意减少主食的摄入。

2注意时间

栗子有高碳水、高淀粉的特点,建议放在两餐中间食用;或者把栗子添加进饭菜中,以免饭后当成零食,摄入过量。

3特殊人群要慎食

①板栗中糖类丰富,糖尿病患者要慎食,控制好量;

②板栗不易消化,消化不良、大便稀溏的人要少吃;

③产妇、小儿、老人也不宜多吃栗子;

④脾胃虚寒者不宜生吃栗子,应该煨食、炒食;

⑤风湿病患者可以食用板栗,但是要注意适量。

4糖炒栗子少买开口的

很多人觉得开口栗子味道更好,还更容易剥,买的时候专门挑开口栗子买。但是,从安全角度来说,不开口的糖炒栗子更好。

炒栗子时,锅里的黑砂一般都会使用很长时间,开口栗子容易黏到这些黑焦糖;其次,开口栗子更容易沾染灰尘、糖分等,不利于健康。

巧剥糖炒栗子

①准备一个稍厚实的塑料袋,往塑料袋中放入10个栗子;

②系紧塑料袋口,往桌子上摔打几次,用力不宜过猛;

③敲打完后栗子中间会有裂口,顺着裂口会很容易剥。

3

板栗食谱

1益气养血栗子粥

材料:粳米g,板栗g,桂圆肉15g,大枣10枚。

做法:

①粳米用冷水淘洗干净后沥干,再放到冷水里浸泡30分钟;

②栗子去外壳放入冷水浸泡三小时;

③取出粳米和栗子放入锅中,加入0毫升水,用武火烧到沸腾再转文火,煮45分钟左右;

④加入桂圆肉、去核的大枣以及少量白糖,煮10分钟左右直至煮稠即可食用。

2滋阴润燥板栗排骨汤

材料:

排骨克,板栗10余个,甜嫩玉米1个,枸杞、料酒、盐和姜片适量。

做法:

①先将玉米切成块,把板栗掰皮;

②然后放半锅清水,放入排骨,用大火烧开后把排骨捞出洗净;

③再往砂锅里放适量水烧开,中途不再加水,把排骨、玉米块、板栗和姜、料酒一起放入;

④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两个小时,出锅前放入枸杞和盐即可。

开鼻窍保健头颈面—迎香穴四部按摩操

温馨提示:因人而异量力而为

以迎香穴开肺窍,睛明穴开肝窍,印堂穴开脑窍,风池穴开颈椎为基础,从而开窍醒脑,综合预防调理头、颈、面部疾病。

1、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取穴。

2、睛明穴——位于人体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3、印堂穴——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鼻尖直上。

4、风池穴——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当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上端之间处)

具体手法如下:1、双手握空拳,双手大拇指屈曲。2、用双手大拇指第一指关节自迎香穴先向内后向外进行平补平泄按揉,按至齿龈发酸发胀;3、双手再向上推至睛明穴,大拇指关节按压睛明穴并斜向鼻根部挤按几下(3-5次);4、双手继续向上推至额头,双大拇指关节同时按摩印堂穴(各3-5下);5、最后双手分开,平行经头部两侧刮至枕后风池穴,以大拇指指腹点按风池穴(3-5次)。36次为一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lsx/6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