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脑神经与运动发育如何一步一步

上周六,我们与三槐堂保育园合办了一场公益讲座,邀请了医院院长,徐磊博士,他带来了《0-6儿童动作发展——运动神经学方向解读儿童行为与儿童活动设置》的分享。来自江苏、江西、广东、福建等地的老师以及家长报名参与了本次学习。今天,我们将当天的精彩内容整理出来,帮助家长朋友更好的学习。

专家介绍

徐磊博士

医院院长

职称:副主任医师、儿童高级评估师

学衔:美国南加州大学物理治疗博士

经验:从事特殊儿童康复研究及临床工作十余年

社会职务:

以色列施耐德儿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美国物理治疗协会会员

香港康复协会会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业治疗专业委员会儿童康复学组委员

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儿科分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成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常委委员

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发育行为专业委员

擅长: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智力障碍(MR)、多动症(ADHD)、脑瘫(CP)、学习障碍(LD)、感统统合障碍(SPD)、发育性语言障碍(Developmentallanguagedisorder)、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delay)、遗传代谢性疾病(Rett综合症、DMD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等儿童的诊断、评估和康复治疗。

学术贡献: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编订“走进感觉统合—家庭训练康复书籍系列”,参与编写《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学》。引进及研发美国“旋转启动—航天员训练”、“治疗性聆听”及“儿童音乐情景剧”等专业课程。

本次讲座按照四个部分展开,分别是:脑神经系统发育与运动发展关系;0-6岁儿童发育里程碑;运动及感觉发展家庭干预方法;运动发育落后早期识别干预他通过脑神经系统的讲解,向家长解释了脑的功能以及与运动相关的区域部位。紧接着从生理因素分析了大运动发育的重要性,其中包括大运动发育就是神经系统对宝宝大肌肉群的控制活动,比如趴、翻身、爬、走路、蹦跳等;大运动发育迟缓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水平;3岁以前的孩子属于感觉运动思维,大运动是促进思维发展的最好方式,当孩子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越来越好时,孩子的大脑发育水平就越好。其中包括两个例子:原始反射:正常的新生儿一出世就有一些先天的反射。这些反射能够反映出新生儿的机体是否健全,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而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被抑制的原始反射又会重新出现,从而出现病理反射。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拉弓反射”,该反射在新生儿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2-3个月呈优势,以后受上位中枢的控制而逐渐消失,若出生后3个月仍存在则为异常。大动作发育落后对孩子的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1.体能发展

婴儿时期的俯趴、抬头、爬行,帮助宝宝的肌肉及力量发展,是建立孩子体能发展的关键时期。长大后含胸驼背,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爱运动,易累等,都与早期运动发育迟缓有关。

2.阅读能力

婴儿时期的原始反射——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如果在宝宝出生六个月后仍未被抑制,容易会影响到宝宝跨越中线,使眼睛难以左右顺畅的运动,将会影响到日后的阅读技巧,有些孩子甚至成人会出现不爱看书、一看书就头晕头痛、跳字漏行的情况。

3.专注力

只要坐一小会儿,身上就像有蚂蚁咬一样,非要不断的变换坐姿才感觉舒服。这与早期的因爬行运动缺乏而导致肌肉紧实度差很有关系。

4.数学学习能力

立体几何和数学证明题的逻辑是很多女孩的噩梦,其实如果在早期爬行发展好,可以增强孩子的空间感、方向感,视觉想象的能力也会更佳,学起数学就会更加容易。

5.书写及语言能力

婴幼儿吃奶时喜欢边吃奶边抓妈妈的衣服。但如果宝宝这种手和口不分离的情况在出生后六个月还未抑制,那么将会影响宝宝口腔和手部的发展,使宝宝日后容易出现:边写字边咬笔头、说话吐字不清晰、说话时手部动作夸张、手笨、写字不漂亮、做作业时间长等问题。

6.社交情感发展

宝宝的生理发展早于心理发展,生理发展对于心理的发展也起着决定的因素。有些成年朋友会胆小、不喜欢改变,有可能是由于婴儿时期的原始反射——惊吓反射未被抑制而引起的。而有些朋友总是鲁莽、不懂得察言观色,导致人缘不佳,追寻问题的根源也许会发现是因为早期运动的缺乏导致内耳前庭迟钝所致。孩子长大后很多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追溯根源发现一定程度上都与大动作发育有关,这些丰富的临床案例,给家长不一样的思考。在第二部分,徐磊博士先介绍了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与特点。1.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2.先躯干近端,后躯干远端3.从泛化到集中、不协调到协调4.先学会抓,后会放下手中的东西5.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后会从立位坐下6.先学会向前走,后会向后倒退着走紧接着将运动顺序细分为粗大运动发展顺序和精细运动发展顺序,这里不多加描述了,我们会在之后的文章里面,针对这两个部分,进行详细的介绍。在第三部分,徐磊博士为很多家长介绍了详细的亲子互动游戏,这一部分的内容,家长们可以私下和孩子进行练习。

抚触操

抚触操是一项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的游戏,通过抚触可增强宝宝免疫力,促进食物消化,增强睡眠质量,还可以促进母子交流,增强宝宝安全感。感觉的刺激也是促进孩子运动发育的重要方式。适合:1岁以内宝宝。1岁后可进行简单按摩,如轻捏宝宝肩颈、腿部,轻揉宝宝肚子、背部,手法较好的妈妈可以给宝宝捏脊。注意:每次做操前妈妈需清洗手部,并进行手部润滑,防止摩擦损伤宝宝皮肤。

积木游戏

积木是最具互动性的游戏之一,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可以设置不同的游戏方式,例如:1、推倒积木:父母随意搭好积木,让宝宝随意推到或者拆散积木2、模仿搭建:宝宝1岁左右,开始模仿大人做,大人可讲积木进行简单搭建,让宝宝模仿3、共同协作:让宝宝协助家长搭建复杂一点的积木→共同完成积木搭建→宝宝独自完成,父母协助。

球类游戏

球类玩具可以很好的训练宝宝的抓握能力,不同材质、样式的球,也可以锻炼宝宝的触觉。适合宝宝的球类游戏:

1、比比谁捡的多

适合年龄:18~30个月 作用:提高动作连贯性玩法:准备色泽鲜艳、类似游乐场海洋池中的塑料球或乒乓球。把球撒在地上,爸爸妈妈带着宝宝一起捡球,放到指定的箱子里,看谁捡得多。也可以把不同颜色的球混在一起,让宝宝捡起来分别放进不同的箱子里。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下蹲、弯腰、站起等动作的连贯性,还能培养宝宝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耐心。2、你投我接适合年龄:24~30个月 作用: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玩法:和宝宝相距1米站好,由宝宝将球用力投向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把球还给宝宝,再重复这个动作。待宝宝熟练掌握之后,渐渐加大两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让爸爸妈妈把球掷向地面,待弹起来时让宝宝用双手去接,然后再由宝宝自己把球掷下去,爸爸妈妈接球。爸爸妈妈扔球的部位最好在宝宝的肩和膝之间,过高或过低会增加接球的难度。训练一段时间后,渐渐加大距离,再有意把球扔向离宝宝有一定距离的左方或右方,让他转动身体去接球。这想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宝宝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在四部分,徐磊博士从治疗原则的角度帮助大家理解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也提出了一些专业评估工具,包括GMFM粗大运动评估、GMCS运动分级评估、肌力肌张力评估、Berg平衡评估、ADL生活自理评估、Pebody儿童发展评估、FMFM手功能精细评估、MABC-2运动评估等。写在最后:通过这次的公益讲座,我们所期望的和徐磊博士提出的治疗原则的期望一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如今越来越多的心理障碍、生理障碍都在遵循这样的原则,比如自闭症的确诊时间也在被专家呼吁提前至2岁以内,同样的运动发育落后也应该被重视,被看见。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考。

“我们所期望的是

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

小猴子

image.so.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白癜风能治好了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lbf/49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