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使骨质疏松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在欧美国家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健康的疾病。根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估算,我国有2亿以上的人群存在低骨量问题。骨质疏松属于代谢障碍性疾病,该病是在各种不良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
在我国老年人群是患骨质疏松的主要群体,且女性多于男性。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总患病率为15.7%,其中女性为30.8%,男性为8.8%。骨质疏松症综合诊疗模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药物治疗及必要的手术治疗。在正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健康指导建立健康饮食行为,是骨质疏松综合治疗的基础。由于多数骨质疏松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因此了解其居家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健康管理策略。
骨质疏松早期症状不十分明显
因骨质疏松早期症状不十分明显,大部分患者多在出现骨折情况时才发现自身患有骨质疏松,同时受疾病的影响,导致患者具有十分严重的心理负担,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正确评估,并给予他们相关指导尤为重要。在早期治疗骨质疏松过程中,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非常重要。
现阶段,药物这一治疗手段是我国治疗骨质疏松的首选。然而,药物治疗无法将骨质疏松患者的所有问题解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还需要进行运动和饮食支持,因此,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和健康管理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内容。对健康宣教和疾病普查工作积极加强,促进患者安全防范意识有效提高,使患者积极培养正确、合理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我们给大家这几个建议。
1、骨质疏松如何科学补钙?
在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过程中,饮食中摄入充足的钙是一项十分关键的营养支持方式。对饮食结构进行合理搭配,防止摄入过多的酸性物质,合理摄入粗粮和细粮,每天服用ml牛奶。多食用富含磷类、维生素D、钙丰富的副食,例如水果、绿色蔬菜、燕麦片、豆制品、豆类、海产品、坚果、鸡蛋及奶类等,上述食物充足摄入能够促进患者机体内血钙浓度有效提高。此外,多晒太阳能够使人体大量合成维生素D,使人体有效吸收钙磷,促进骨钙沉积,有利于骨钙含量显著增加。
2、骨质疏松要不要加餐?
中老年骨质疏松女性患者综合营养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食欲欠佳、每餐食量不固定、饮水、偶尔或从不加餐。研究发现,食欲佳者比例较低,因此临床应鼓励患者改善现有食欲情况,促进进食。同时,发现适当加餐者营养状况优于不加餐者,但日常加餐的利弊临床仍有争论。
研究认为,加餐对患者利弊与加餐食物有关,适当添加奶类、坚果、蔬菜水果可提升钙摄人,对患者有积极意义,但需注意加餐时间,尽量避免睡前加餐。
3、骨质疏松能不能喝茶水?
有研究指出饮用茶水是患者潜在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茶水是潜在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研究发现,饮茶者综合营养状况更优,考虑与茶叶本身的健康价值相关外,还与饮茶者对健康的认知和收入水平相关。研究发现,不同生活方式对骨质疏松患者疼痛有明显影响,而经常饮用茶水可显著降低患者疼痛评分,与很多研究认为茶水是骨质疏松患者保护因素观点相同。
分析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骨质疏松症与营养状态关系密切,而营养水平和进食情况受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后可研究适合我国人群应用的饮食量化表,避免地域差异等造成的结果偏差。
4、建议有效的体育锻炼
健康管理中指出,嘱咐老年人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方式也包括运动,如果老年人经常运动,那么他将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不易摔倒,可有效避免骨折情况的发生。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老年人骨骼密度和硬度有效增加,有利于更加强韧骨骼,从而使骨折发生率降低。
因此,为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应当帮助老年人将运动方式和生活方式正确、合理建立。骨质疏松患者应当进行有计划的、适当的运动和身体活动,积极进行有氧锻炼,促进激素分泌得到合理调节,有利于骨重建。使肌肉量增加或保持,促进老年骨质疏松的发展得到有效预防。
#百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