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疾病,该病多发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多因以走路延迟,动作笨拙,步履摇晃,起蹲或上下楼梯困难引起家长注意,需要对肌营养不良早期明显的症状重视。
肌营养不良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走路缓慢,容易跌倒,而且跌倒后不易爬起,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脊柱和肢体畸形,四肢萎缩,不能自主活动。所以患者除了服用中药进行调理外,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肢体训练,来维持正常的行走。四肢肌肉对称性无力和萎缩,行走缓慢跌倒不易爬起,上下楼困难费力,脚跟不能着地小腿肌肉发凉、发硬、粗大。
很多人对肌营养不良不是特别了解,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遗传性骨骼肌变性疾病,病理上以骨骼肌纤维变性、坏死为主要特点,临床上以缓慢进行性发展的肌肉萎缩、肌无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类型还可累及心脏、骨骼系统。
虽然很多学者对肌营养不良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了探索,但病因至今仍不清楚,由于本病的病程有快有慢,某些类型长达正常生命跨度,但发育快的甚至活不到成年,这在西医上对本病的治疗以及疗效估计带来很大困难;西医至今仍无肯定疗效的药物,基本都是服用西药或激素。但是危害性和副作用特别大。肌营养不良的症状是不断加重的,因此,一旦家中有人患上肌营养不良就要采取措施积极进行治疗。肌营养不良自愈的可能性特别小,但是通过调理治疗是可以使病情症状得到恢复,并且不会复发。
肌营养不良在中医属于“痿证”范畴,痿证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痿症在中医历史上故称“痿躄”。“痿”指肢体痿弱不用,“躄”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
纵观中医痿症历史,《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中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而中医历来注重整体观,认为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一脏受邪,势必引发其他脏器病变。因此“治痿独取阳明”意是临床应从人体五脏六腑整体论治,还应根据不同情况,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辨别虚实,审察逆顺,因时因人制宜,方为《内经》之旨。
目前,西医治疗痿证尚无特殊针对性手段及药物。与西药相比较,中医治疗痿症有其自身优势,这一点已被广大患者认可和接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