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读者和小邱反馈,以前食欲很好,吃多少肚子都不胀。现在随便吃一点就胀一下午,便秘也更加频发,严重时甚至几天不排便。怀疑肠胃功能比以前下降了很多。随着生活、工作压力增加、饮食不规律、作息时间紊乱等坏习惯,腹泻和便秘成了常见的亚健康问题。患急性肠胃炎的概率大大增加。朋友圈经常见医院打针、输液。你是不是也觉得肠胃功能不断退化?别害怕,今天小邱为大家带来一篇恢复肠胃功能的文章:《便秘最常见的原因及解决思路》---------------------------------先从非药物治疗可以干预的便秘开始*非药物治疗:如运动和手法。小邱总结了五种:1、腹压缺失型便秘腹部中有对人体的正常机能非常重要的压强:腹压。腹压的作用是维持躯干稳定、调配呼吸、协调上下肢运动等。当腹压过低时,压强就不足以将大便由肠道推出肛门。症状表现为:有便意,无力排出。很想上厕所,不知道如何用力。坐在马桶上牙都咬烂了,肛门就是不见动静。这就属于腹压缺失型便秘。(腹内压更多知识,请阅读《核心肌群与腹内压》。)首先我们来了解腹压缺失,如何引起便秘。消化系统都在肛门的上方(直肠脱垂除外),我们将大便推出肛门,需要让压强从上腹推向下腹。(肚脐以下为下腹)下腹有了足够的压强,才有力量将便便推出肛门。所以腹压缺失时,难以把便便推出肛门;而腹压正常时,排便也会更趋近于正常。针对腹压缺失型便秘,治疗关键在于,吸气的时候,能否将压强引向下腹(鼓起下腹)。治疗思路:锻炼膈肌,增加腹内压,将压强推向下腹。训练思路:练下腹的腹式呼吸。结语:当随时随地都能放出一个屁,腹压缺失型便秘也就药到病除了。2、消化功能退化型便秘消化系统本身的营养不良,和血液循环不畅通,会引起肠胃蠕动能力减退,从而引起消化功能下降。例:如饮酒过量时,肠胃发生排异现象,产生肠胃痉挛,有时伴随呕吐或胃出血。此时肠、胃筋膜的流动性变差,产生挛缩,导致蠕动能力下降。这就属于消化功能减退的一种表现。又比如胃下垂,由于器官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自然也会影响胃部的容积和蠕动能力;肠道下垂也是一样,内脏都不在原始位置了,功能还能像初始一样吗?如吃饭后立即洗热水澡或运动,也是一种人为的使消化功能下降的方式。肠胃消化食物,需要调配更多血液涌向肠胃。运动和洗热水澡,会使血液流向全身和四肢(运动需要调动四肢,热水澡会激发全身皮肤感受器的触觉、温度觉反射)。大脑对消化系统的支配能力不足,从而人为的引起消化功能下降,导致消化不良。如果营养不良,血液循环不畅通,肠胃的运动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内脏和关节一样,都有自己的运动模式。美国有些学科把这种运动模式,称做内脏的律动。像心跳一样,肠胃也有自己的搏动模式(蠕动)。听诊器是人类认识肠胃律动的帮手之一。肠鸣音的异常,可以从侧面观察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当肠胃功能紊乱,律动也会随之紊乱。当律动出现异常,反之也会影响到消化功能。遇到消化功能退化型便秘,美式的内脏手法和中医的脏腑推拿,疗效很好。消化功能退化型便秘,主要症状是:1、肠胃易胀,胀感停留在一个位置,长时间不消失。2、每天便意很少,一旦便意消失,要等很久才会出现。所以针对消化功能退化型便秘,主要目的是恢复消化系统血液循环,促进肠胃正常蠕动,恢复肠胃原动律。治疗思路: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增加肠胃蠕动。训练思路:多做轻柔的腹部按摩,保持腹部肤温。结语:长期胃、肠胀,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