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能下床的小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这个女

白癜风传染人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6860381.html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奔跑。但对于他们中的一些来说,奔跑、舞蹈甚至生存都是一种奢求。这个女孩叫做贝贝。来自山西大同的她,曾经有一个浪漫却悲伤的称号「妈妈背上的女孩」——因为身患一种罕见的疾病,她四肢无力,无法活动,不能下床,只能靠在妈妈的肩背上。而这还不是最令人绝望的:伴随着她的成长,病情也在日益加重,最后不得不依靠呼吸机来维持生命。不幸中的万幸是,贝贝的症状得到了正确的诊断。近半年来,通过12次「酶替代治疗」,贝贝摘掉了呼吸机,不但能走、能跑,还能翩翩起舞。她得的究竟是什么病?「酶替代治疗」又有何特别之处?治疗前(图1)治疗后(图2)贝贝得的是一种名为「庞贝病」的罕见病,又称为糖原贮积症II型(GSDII),是由于酸性α-葡糖苷酶(GAA)缺乏引起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且是目前所知唯一属于溶酶体贮积症(LSD)的糖原贮积症。庞贝病发病率约1/~1/活婴,但存在种族与地区差异[1-2]。

知己知彼,熟悉发病机制

为对庞贝病有更深入了解,首先要熟悉其发病机制。该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进展性溶酶体贮积症。由于GAA基因突变,导致溶酶体内GAA活性缺乏或显著降低,而GAA是溶酶体内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唯一途径,从而糖原不能被降解而沉积在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等细胞的溶酶体内,导致溶酶体肿胀、细胞破坏及脏器功能损害,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3]。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受累器官和疾病进展速度,临床上又将庞贝病分为婴儿型(IOPD)和晚发型(LOPD)两大类[4],小女孩贝贝的类型根据年龄则属于晚发型。

学会分型,初识庞贝病患者

婴儿型:患者于1岁内起病,主要累及骨骼肌和心肌,GAA活性严重缺乏。典型患者于新生儿期~生后3个月内起病,四肢松软,运动发育迟缓,喂养及吞咽困难。体格检查示肌张力低下、心脏扩大、肝脏肿大及舌体增大[3]。常伴有体重不增、反复吸入肺炎、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胃排空延迟等,亦可见眼睑下垂或斜视[5]。病情进展迅速,常于1岁左右死于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6]。晚发型:患者于1岁后起病,可晚至60岁发病,根据起病年龄不同,又可分儿童型和成年型。主要累及躯干肌、四肢肌群及呼吸肌[7-9]。首发症状主要为疲劳、无力,少数以突发呼吸衰竭起病。临床表现以缓慢进展的近端肢体肌无力为主要表现,下肢较上肢受累明显,跑步、仰卧起坐、上下楼梯、蹲起困难,行走无力。也可表现为选择性肌肉无力,如膈肌、肋间肌、腹肌可较早受累及,表现为咳嗽无力、呼吸困难、夜间睡眠呼吸障碍、晨起后头痛和思睡等。躯干肌受累常导致腰背痛、脊柱弯曲、脊柱强直[10]。无论是婴儿型还是晚发型,其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与其他疾病难以鉴别,所以,临床上往往会漏诊及误诊。

误诊漏诊,患者面临生存危机

婴儿型庞贝病的自然病程研究中,出生后1年内出现症状的婴儿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病情进展迅速且通常在12个月龄内死亡[11]。若在临床中发现有心功能不全、心脏增大或心肌肥厚、原因不明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障碍等症状的患者,做到尽早诊断及治疗,患儿死亡风险可降低99%[12]。一项纳入59例国内庞贝病患者的大型研究表明,我国晚发型庞贝病儿童和成人患者诊断延迟时间平均为7-10年[13]。对于有症状延迟诊断治疗的庞贝病患者,使用轮椅的几率平均每年增加13%,需要呼吸辅助的几率平均每年增加8%[14]。贝贝就是因为延误了诊断和治疗,后期不得已靠在妈妈背上,用呼吸机维持生命。可见漏诊、误诊带来的后果使得患者及患者家庭负担沉重,死亡率大大提高。

诊治原则,要趁早

根据中国庞贝病诊疗专家共识推荐的临床诊断思路,对于临床怀疑为庞贝病的患者,应根据发病年龄选择相应辅助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评估患者病情,早期指导治疗[3]。诊断流程要明确婴儿型:若临床发现患儿血清激酸肌酶(CK)指标升高,且合并肌无力、肌张力低下、心脏扩大、心肌肥厚、等临床症状,应高度怀疑为庞贝病,宜尽早进行GAA活性测定,GAA活性缺乏即可明确诊断。对于临床中可疑为婴儿型庞贝病的患者,应注意与特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Danon病、GSDⅢ及Ⅳ型、脊髓性肌萎缩I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疾病相鉴别。晚发型:该类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类似其他肌肉病。若发现患者CK指标升高,且合并缓慢进展的肌无力,近端重于远端、骨盆带肌重于肩胛带肌,躯干肌和呼吸肌较早受累,出现脊柱弯曲、肺功能下降或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肌肉活检发现空泡性肌肉等病理改变,应考虑为晚发型庞贝病,宜常规进行GAA活性测定以明确诊断。晚发型患者应注意与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线粒体肌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其他糖原贮积症(如GSDII、IV、V型)、脊髓性肌萎缩和肌原纤维肌病等相互鉴别。无论是婴儿型还是晚发型,其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表现,所以临床医生应具有鉴别诊断的意识,尽可能减少误诊、漏诊给患者带来的伤害。这些检查能确诊1、酶学检测:明确外周血淋巴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或肌肉组织GAA活性缺乏是庞贝病酶学诊断金标准[3]。干血滤纸片(DBS)是庞贝病常用的一线诊断方法[15],具有方便、快速、微创等优点[16]。因DBS诊断灵敏性高,诊断一致性高[17],具有采集、运输、储存更便捷等优势,可帮助患者及早确诊或排除庞贝病。2、基因检测:GAA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3]。

患者「福音」,酶替代治疗

采用注射用阿糖苷酶-α(rhGAA)进行酶替代治疗(ERT)是目前庞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8-19]。婴儿型及晚发型庞贝病患者均可使用rhGAA治疗。一项非盲、多中心研究显示,纳入21位IOPD患者接受ERT治疗,与未经ERT治疗的对照组相比,ERT治疗降低死亡率达79%[20]。婴儿型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酶替代治疗,可显著延长生存期、改善运动发育和心脏功能[21]。另一项国际性观察研究表明,纳入例LOPD患者,其中72%接受ERT治疗,28%未接受ERT治疗,结果显示ERT与生存率呈正相关[22]。晚发型患者在出现症状、体征前,应每隔6个月评估肌力和肺功能,一旦出现肌无力、呼吸功能减退或CK升高,应尽早开始酶替代治疗,可显著改善运动及呼吸功能[23]。因庞贝病患者病程进展不一,所以酶替代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确立治疗目标,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及随访方案。治疗后每3~6个月还应进行1次营养、运动、肺功能评估,了解治疗效果。综上,酶替代治疗可提高不同类型的庞贝病患者生存率,同时改善其运动及呼吸功能,进而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患者贝贝便是酶替代治疗的获益者之一。

为爱呐「罕」,宝「贝」加油

庞贝病是一种罕见但足以致命的遗传病,这意味着,庞贝病患儿从刚出生那一刻,就站在了与死亡搏斗的前线。当别的孩子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和同伴玩耍时,庞贝病的患儿却始终经受着生死的考验,他们的父母也无时无刻不在面临巨大的压力与煎熬。而由于它的罕见,诊断与治疗并不容易。但希望仍然存在,庞贝病是可诊、可治的。若能诊断及时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庞贝病的患儿完全有可能重获健康,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也正是为了让公众与医学界对这种疾病有更多的认识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yby/6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