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种树人
第棵
本期编辑︱培根导读:肠道菌群的研究为我们今后治疗疾病有着知道用药的作用■假如你在某段时间总是感到莫名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甚至心悸手抖,那很可能是患了焦虑症。医生在查看你的病情之后,也许为你推荐一种意想不到的治疗方案—粪菌移植。“等等,我只是精神状况有些问题,关粪便什么事?!”您大概不知道,无数的研究已经证实,肠道菌群可以“操控”我们的大脑。肠道菌群,又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近年来,“菌群”这个词已经频频进入大众视野,似乎常见的许多疾病都和它们脱不了干系。这些高度多样化、数量惊人的菌群定居在我们的身体中,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大量研究已经证明,肠道菌群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免疫力等。肠道菌群还可以影响更高级的功能,比如影响各种神经系统的功能,诸如认知能力、学习和记忆力等。肠道菌群甚至还可以调节智力发育及日常行为。这些发现都不是猜测,通过对一些神经功能障碍类疾病研究已经证明,帕金森症、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焦虑症、压力大等都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肠道中的某些菌或者它们的分泌物可通过迷走神经刺激直接或通过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间接影响大脑,受菌-肠-脑轴的调控。肠道能够通过迷走神经直连大脑,可以将肠道里的信息快速从肠道传到大脑。如果肠道传递的这些物质发生改变,大脑的正常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研究发现,患有重度抑郁症的患者的粪便菌群居然可以把抑郁症状“传染”给无菌动物。通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把实验小鼠体内的菌群完全去除,这些小鼠就会变得不爱动弹,表现出抑郁症状,如果再把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粪便菌群移植给这些无菌小鼠,它们就会表现出与人类类似的抑郁、焦虑等症状。国际杂志PLoSBiology上的研究也发现,来自瘦弱小鼠的粪便移植可以使得无菌小鼠也变得瘦弱,而肥胖小鼠的粪便移植则会使无菌小鼠变得肥胖。研究者SethBordenstein说道,每一种植物和动物机体中都包含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对宿主的健康、进化及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粪便移植这个治疗方法在年受到了西方医学的公认。事实上,粪便移植疗法在中医史上有着长远的历史,最早在人类中进行粪便移植疗法的记录还要追溯到公元4世纪那会儿东晋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葛洪所使用的方法,在16世纪时,该疗法就已经非常流行了。
而且,当时的人们给该疗法起绰号为“黄龙汤”。
多年前,民间传统做法往往选用十一、二岁男童的粪便,而且要冬至前后一个月的粪便,因为那时人的身体状况比较好,粪便不容易变质。打好的原浆还得加入五桶上好的井水或泉水搅拌均匀后,经过竹筛和纱布两道过滤,之后的液体才能装入瓦罐中,再加入一小碗甘草水,最后用碗碟盖住瓦罐,用赤土密封,埋入两米深的泥土里。做"金汁"和酿酒相似,封存的时间越长越好,最少也要十年才能用。年久弥佳。会分为三层,取其上层清液入药即为金汁,其汁呈微黄(如浅茶色),无毒无味,疗暑热湿毒极效。中层白色,下层是残渣。金汁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专门治疗食物中毒、腹泻发热并频临死亡的患者。早年扬子晚报报道了一个病例:
医院消化科为一名50岁的男性做了粪便移植。一个13岁健康男孩的粪便,经过人工提纯后,通过纤细的管子,缓缓地注入50岁陈先生的肠道中。三个月过去了,这些细菌在陈先生的肠子里驻扎下来,改善了过去3年里,溃疡性结肠炎给他带来的种种痛苦。
国外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粪便菌群移植可以在两年内大幅缓解了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自闭症相关症状。在治疗后的两年时间里,一位专家评估员确定“核心”自闭症谱系障碍症状下降了45%,其中包括行为、语言和社交互动类别。
肠道菌群需要研究人员继续研究。
最后我们发现,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细菌或许是最大的赢家。
对于肠道菌群的理论运用,欢迎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