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只有患者坚持长期的康复运动才可以有希望恢复,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原则以及目标。
一、康复训练的目标
偏瘫患者坚持康复训练的目标是通过运动康复训练,让肢体恢复运动,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的目标,是患者心理压力减少,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争取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二、分期治疗的原则
(一)急性期:
发病数日,应以抢救为主,尽早康复治疗,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
1.预防并发症: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2.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①按摩;防止和减轻水肿;感觉刺激,肌张力高者—放松手法;肌张力低者—刺激的手法。
②被动活动:由小关节→大关节
③体位:卧位时: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
(二)恢复期的治疗(1-3周)
1.软瘫期:利用各种方法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应鼓励病人在床上进行主动活动(翻身→坐位Ⅰ级平衡)。
2.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3.恢复期: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地恢复,同时继续抑制肌肉痉挛。
运动训练按照人类运动发育规律,由简-繁,易-难。
翻身→坐→坐位平衡→双体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位→站立平衡→步行,大多数病人可越膝立位和跪行阶段。
二、分期治疗的原则
1、十指交叉握手的自我辅助活动
两手十指交叉,患拇位于最上面,稍外展,由于健侧手指使患侧手指外展,整个上肢的屈肌痉挛可以减轻。
优点:
①活动和转移时,偏瘫的肩受保护。
②两手交叉在一起位于中线,感觉和知觉得到改善。
③防止肩胛骨后缩及整个偏瘫侧后缩。
④防止了联合反应。
2、翻身
最有意义的活动,它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
3、抑制下肢伸肌痉挛:减少下肢伸肌痉挛,同时使肩胛骨前伸、抑制上肢屈肌痉挛。
4、下肢全活动范围控制—学习主动控制下肢。
5、伸髋时抑制伸膝
将患肢置于床边的外侧,治疗师使足充分背屈→使膝放松于屈曲位→所有运动阻力消失→主动把脚抬到治疗床上。
在伸髋同时屈膝的能力是行走时摆动期开始的基础;使从床上坐到床边前将腿放到床下。
6.髋的主动控制
仰卧位,屈膝,足支撑在治疗床上,使患膝保持稳定及活动健肢时患肢保持稳定。
7.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
体位上同→将臂部抬起→保持骨盆在水平位。
治疗师一手放在股前边。下压膝关节时向足前方拉股骨内外侧髁,另一手手指轻拍患者臂部→帮助伸髋(双桥运动),然后让患者将健足治疗床上抬起来→所有重量都在患腿上(单桥运动伸膝的分离运动,仰卧位→治疗师使其充分背屈→做膝的等长收缩(绷紧大腿,不要用足或足趾蹬治疗师的身体)。
9.通过下肢选择性伸直而负重
双脚平放地上→交叉手放在前面的凳子上→肘伸直头向前超过脚→抬臀→膝向前。
10.倒向肘部支撑的一侧
患者向侧方倾过去,直到肘部接触到治疗床→坐起。治疗师用前臂支持患者的肩上部,促进这一活动,另一只手指导患者的手和上肢。
如果您有以下疾病方面的问题:神经损伤、脊髓损伤、脊髓病变、脑梗塞、脑出血、偏瘫、脑干疾病、颅脑损伤、截瘫、肌肉萎缩、肌营养不良、言语障碍、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脑萎缩、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骨科康复等
即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