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惊心动魄的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年。年1月1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医院儿科一病区接收了一名2月龄患儿,当打开包被那一刻,医护人员都惊呆了,尖尖的小下巴,一排排的肋骨清晰可见,四肢如火柴般纤细,整个看上去,就是一层皱皱的皮肤披在瘦骨嶙峋的骨头上。追问病史得知,孩子出生2.03kg,至2月龄时仅2.2kg,2个月体重增加一共不到0.2kg。唯一值得欣慰的一点是,尽管孩子如此瘦削,但那双小眼睛还是东张西望,眼里充满星星之光。
孩子为什么如此瘦削,是摆在医生面前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喂养方式不当?还是某些疾病因素所致?孩子如此瘦小,能承受那么多血液检查吗?那么瘦弱的婴儿,静脉穿刺能顺利进行吗?甚至科室有些医护人员在问,这么小的孩子,难道不应该去儿童重症医学科吗?这种重度营养不良的婴儿,在普通儿科病区如何避免院内感染?问题一个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的是逐步抽丝剥茧,找出孩子营养不良的病因,与此同时,让孩子追赶体重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营养不良?仔细询问病史,孩子妈妈告诉首诊匡佳思医师及病区吴丽敏住院总医师,孩子吃的是早产儿奶,每餐40ml,每3小时一次。这样看来,孩子并不像喂养不当,可能的确是有疾病因素存在。当我们进一步给孩子拍完肺部CT检查,结果提示:右肺脓肿伴空洞形成,空洞影大小2.7×2.3cm。这个结果让从医这么多年的医生们感到着实意外,孩子虽然有营养不良,但出生两个月来,从没出现过发热和咳嗽任何一点症状,这也是小婴儿特别的地方,越小的孩子症状越隐匿,如果不仔细分析病因,后果不堪设想。
清楚了病因,接下来在哪里治疗及如何治疗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二个问题。如此脆弱的婴儿理应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治疗,否则,万一出现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治疗,在普通病房是没办法做到的。另外,普通病房无单间病房,院内感染风险极大,万一发生院感,后果可想而知。当我们向家属沟通利弊时,家属表示,医院,不去儿童重症监护病区。科主任张海燕得知家属的想法后说道,那好吧,我们尽我们一切力量救治这个可怜的小家伙。张主任指示:肺脓肿的病原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另外,某些革兰氏阴性菌也不能除外,建议广覆盖,万古霉素及泰能同时使用,加用丙种球蛋白免疫支持治疗,另外,一定要注意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及经皮氧饱和度。张主任的意见很快被贯彻执行。两天后痰液病原学高通量二代测序结果证实:患儿感染的的确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在这里,也要感谢临床药学的陈建坤老师,在我们需要用药指导时及时给予我们帮助,使万古霉素维持在有效的血药浓度。
孩子虽然没有去儿童重症医学科,但是我们将他转移至我们的抢救室治疗,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随即,第三个问题接踵而至,当第一剂万古霉素及泰能下去后,之前一声不咳的孩子突然痰变得特别多,每次吸痰都有10-20ml痰,咳嗽也多起来了,有一次,竟然连着咳了近半个小时,吃的奶也大部分吐出来。虽然咳嗽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坏事,但是反复的咳嗽,万一咳出的奶被误吸到气管,导致病情加重怎么办?还有,吃进去的奶老是被咳出来,营养无法吸收,长此以往,疾病是不可能恢复的。如此幼小的生命,如何面对威胁到生命的咳嗽?我们制订了各种对策,最后发现,每次奶量减少一半,吃奶间隔时间缩短一倍,这个方法起效了,孩子咳嗽吐奶的次数明显减少,在每次孩子咳嗽后吐出奶液时,医护都是不厌其烦的帮助孩子拍背,吸痰,防治奶液误吸,用心地呵护着这个幼小的生命。
随着第三个问题的出现,第四个问题也来了。孩子咳嗽痰多,需要我们密切监测呼吸情况。可是,孩子被里三层外三层的衣服及包被包裹着,很难客观监测到患儿呼吸情况。怎么办?这个时候,汪珍珍住院总医师向张主任汇报,能否将患儿放在温箱中,便于观察病情?张主任毫不犹豫说好。感谢急诊儿科同仁,将温箱及时送达,孩子被安排进了温箱。当脱掉孩子身上厚重的衣被,将孩子放置在舒适的温箱中时,孩子紧缩的躯干慢慢舒张开了,这时,真实的呼吸情况也暴露在我们面前,安静时60-80次/分钟的呼吸,咳嗽及活动之后-次/分钟的呼吸,想想,一个健康成人的呼吸频率仅18次/分上下。孩子这种呼吸频率,随时可能因呼吸肌疲劳呼吸衰竭需要上呼吸机。而且一次又一次的血气分析提示,孩子都在呼吸衰竭的边缘徘徊。一次又一次,我们内心都在挣扎,要不要积极上呼吸机?好在孩子在头罩给氧的情况下,经皮氧饱和度能维持在95%以上。氧合能维持,那就再坚持坚持。好在,奇迹出现了,用药九天之后,孩子呼吸慢慢地慢了下来,安静时50-60次/分。复查肺部CT:右肺空洞影0.8cm×0.6cm,较前明显减小。这个结果给了我们极大的治疗信心。
可是,要治疗病情如此危重的小婴儿,哪有那么顺利!第五个问题又出现,经过一周的治疗后,患儿因为年龄小,血管细,血管壁薄,已经没有外周血管可以输液了。再不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药物将无法到达体内。经反复与家属沟通,家属终于同时PICC置管了(医院时家属是拒绝的),护士长屠燕屏联系护理部、新生儿科PICC小组会诊,顺利将PICC管置入,抗感染药物及支持治疗药物得以顺利进入体内。在这里感谢新生儿PICC护理组及杨主任的支持。
随着治疗的顺利开展,患儿的肺部脓肿越来越小,咳嗽咳痰越来越少,奶量越来越多,体重逐渐增长。家属也越来越信任我们了,刚入科时,家属总有众多抱怨及担心,说换药慢了,吸痰晚了,担心孩子不适应温箱等等。可是,看见医生一天近十次查房时,看到护士不厌其烦的帮助孩子打针、换药、吸痰时,看见孩子在温箱中安安静静的睡觉时,家属被感动了。当孩子第三周复查胸片时,肺部脓肿明显缩小,她们由衷地说:“看到你们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医生牺牲休息时间观察孩子病情并及时进行诊治,护士也是白天晚上腿脚不停,谢谢你们,我们知道孩子病情严重,是你们给了我孩子第二次生命!”
2月5日,立春刚过,小家伙体重已经增长到3.7kg,肺部脓肿基本吸收,达到出院标准了,我们每个医护内心里都为他感到开心,也祝愿他在春天的日子生机勃勃,茁壮成长。其实,做为医务人员,我要说,感谢这个幼小的生命给我们年开了一个好头,他也让我们相信了只要不放弃,希望就在不远处;只要坚持,胜利就在眼前。
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