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居家防疫的时期,如何保护肺部健康想必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而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的患者而言,新冠病毒攻击的肺部正是其最脆弱的痛处。冬春季节本就是慢阻肺急性发作的高峰期。一旦急性发作需要住院治疗,与健康状态相比,慢阻肺患者受损、脆弱的呼吸道黏膜更易受到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这会使本来就下降的肺功能雪上加霜。因此,居家防疫期间预防慢阻肺急性发作、加强防护、少出门,才是慢阻肺患者预防新冠肺炎的最好方式。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慢阻肺患者如何做好居家自我管理。慢阻肺患者居家管理之药物干预慢阻肺患者经常需要使用吸入制剂进行治疗,长期规律用药可减少急性发作频次。规律正确使用吸入装置,让药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非常重要。那么下面我们针对一些慢阻肺治疗中的误区,帮助大家做好正确的居家药物管理。误区一:“见好”就收,随意停药不少慢阻肺患者当病情稳定时,往往自我感觉没事了,开始放松警惕,治疗时断时续,随意停药。停止治疗后,病情会再次急性加重,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要知道,每次急性加重就是对肺部的一次打击,肺功能的恢复是个漫长艰难的过程。不要为一时省事,误了“肺”的健康。因此,遵医嘱并坚持长期规范治疗至关重要。误区二:吸入药物没有用,不如口服药物有效慢阻肺患者经常会有气喘、呼吸困难,感觉气不够用了,实际上这就是气道阻塞的结果。那么我们为了解除气道阻塞,就要用到支气管扩张剂,这类药物是慢阻肺治疗的基石。有的患者认为吸入药不如口服方便,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口服药物都需要先将药物送到血液中,再从血液到达肺部,这样效率较低,不能及时起效。而吸入用支气管扩张剂,在吸入后数分钟至半小时即可发挥作用。所以吸入药物可直达肺部,使局部获得更高的药物浓度,用量小,起效更快,疗效更佳,同时也能减少全身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误区三:吸入药物剂量小,每天多用几次没关系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是慢阻肺患者经常会使用的吸入性药物。有些患者觉得这个药很好用,每天多用几次也没关系,长此以往,药效反倒越来越差,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长期大量使用该药,易产生耐药性,疗效降低,有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肌肉震颤、心率加速、头痛等药品不良反应。这个药的正确用量是每次吸入~2喷(00~微克),必要时可每隔4~8小时吸入一次,但在24小时内最多不宜超过8喷。另外,硫酸沙丁胺醇只能做为缓解用药,要想长期控制慢阻肺症状,必须要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例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或含有沙美特罗或福莫特罗的复方制剂等等。误区四:吸入装置,使用想当然不同吸入药物有不同装置,不同装置的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常见错误,并讲解正确的操作方法。、给药方式不正确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用药前未摇匀,造成给药剂量不足(×)正确操作: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用前摇一摇!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上药时没有竖直向上握住吸入器(×)正确操作: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需要竖直向上握住吸入器旋转底座上药,这样药物的剂量才是准确的。2、吸入操作不正确()吸入前未充分呼气,或者对着吸嘴呼气,导致吸入剂量不足(×)正确操作:远离吸嘴,缓慢深呼气。(2)吸入中快速用力吸入或者是吸入过程中换气,造成吸入时间过短,药物过早的停留在口咽部(×)正确操作:均匀平稳深吸气。(3)吸入后未屏气或屏气时间短,造成药物随呼气呼出(×)正确操作:吸入后,屏气0秒(至少5秒);及时漱口,吐掉。(4)用药后不及时漱口(×)正确操作:及时漱口,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慢阻肺患者居家管理之非药物干预.呼吸训练适当的呼吸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慢阻肺患者的呼吸肌功能以及运动耐力。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简单易行的呼吸训练方法,如吹蜡烛法、吹瓶法、缩唇呼气法和暗示呼吸法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呼吸功能锻炼时,全身肌肉要放松,节奏要自然轻松,动作由慢而快。呼吸功能锻炼不宜空腹及饱餐时进行,宜在饭后~2小时进行为宜。一般每日练习2~3次呼吸操,每次5~0分钟,根据个人病情进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呼吸功能锻炼不可操之过急,要长期坚持锻炼。2.戒烟干预吸烟是慢阻肺主要的危险因素,戒烟不可以有效地延缓气流受限,减轻肺功能的恶化。戒烟是目前已经证实的,能够有效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办法,各年龄段戒烟均有益处,而且“早戒比晚戒好,戒比不戒好”。戒烟还可消除周围人群尤其是家人和同事二手烟暴露的危害。3.营养平衡慢阻肺患者由于呼吸肌负荷较重和不同程度的缺氧,导致进食不足和能量消耗过大,最终能多会导致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会反过来减少维持正常通气的动力,使得呼吸肌群的储备能力下降,甚至损害肺的防御和免疫功能。因此,患者应合理分配三餐,多吃蔬菜水果,才能逐渐改善营养状况。提供充足但不过量的能量是营养治疗的长期目标。今天就给大家简要介绍这些,希望能对慢阻肺患者有所帮助!处在居家防疫的特殊时期,做好自我管理,预防慢阻肺急性发作,加强防护。药师在您身边,我们共克时艰,守护健康!文/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室副主任药师赵明撰写;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室主任药师纪立伟审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