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离考执医只剩不到一个月别慌,产科

(文末送考前冲刺卷!)

本月末就要进行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了

相信不少小伙伴都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大多数还是这样的

执考日益临近

妇产科学在考试中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

小编今天特整理了一份

临床之产科常考知识点

正常分娩

1

决定分娩的三因素及相互关系

(1)产力: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

(2)产道:骨产道和软产道。

(3)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畸形。

2

先兆临产、临产的诊断

①先兆临产

分娩发动之前,孕妇往往出现一些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称为先兆临产。

(1)假临产:假临产的特点是宫缩持续时间短且不恒定,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强度不增加,常在夜间出现而于清晨消失,宫缩只引起轻微胀痛且局限于下腹部,宫颈管不短缩,宫口扩张不明显,给予镇静剂能抑制这种"假临产".

(2)胎儿下降感:初孕妇多有胎儿下降感,感到上腹部较前舒适,进食量增多,呼吸较轻快,系因胎先露部下降进入骨盆入口后,使子宫底下降的缘故。

(3)见红:在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内,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经阴道排出少量血液,与宫颈管内的粘液相混排了,称为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的一个比较可靠的征象。

②临产的诊断

临产开始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3

产程的临床经过与处理

(1)第一产程:临床表现为规律宫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和胎膜破裂,注意产程的进展。

(2)第二产程:临床经过为产妇屏气,胎头拨露和胎头着冠,密切注意胎心,作好准备接生。

(3)第三产程:娩出胎盘,检查软产道,预防产后出血。

妊娠诊断

1

早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及原理

包括临床表现、超声检查、HCG的定性及定量测定、黄体酮试验、基础体温测定。

临床表现

①病史与症状

(1)停经:生育年龄妇女,平时月经周期规则。停经是妊娠最早和最重要的症状。哺乳期妇女虽未恢复月经,仍可能再次妊娠。

(2)早孕反应:停经6周出现,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

(3)尿频:于妊娠早期出现尿频。

②检查与体征

(1)乳房的变化:乳房增大,乳头及其周围皮肤(乳晕)着色加深,乳晕周围有蒙氏结节显现。

(2)生殖器官的变化:阴道壁及宫颈充血,呈紫蓝色。

黑加征——双合诊检查发现宫颈和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似不相连。

于妊娠5~6周子宫体呈球形,妊娠8周子宫体约为非孕子宫体的2倍,妊娠12周时约为非孕子宫体的3倍。

③辅助检查

(1)B超:最早在妊娠5周时可见妊娠环。若见到有胎心搏动和胎动,可确诊为早期妊娠活胎。

(2)妊娠试验: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液。

(3)宫颈粘液检查:宫颈粘液涂片见排列成行的椭圆体。

(4)黄体酮试验:撤退出血。

(5)基础体温测定:具有双相型体温的妇女,停经后高温相持续18日不下降。

2

中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

包括临床表现、胎心音听诊、超声检查。

(一)病史与症状

有早期妊娠的经过,并感到腹部逐渐增大和自觉。

(二)体征

①子宫增大

②胎动孕妇于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胎动,胎动每小时3~5次。

③胎心音

1)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心音,每分钟~次。

2)妊娠24周以前,胎心音多在脐下正中或稍偏左、右听到。

3)妊娠24周以后,胎心音多在胎背所在侧听得最清楚。子宫杂音为血液流过扩大的子宫血管时出现的吹风样低音响。腹主动脉音为咚咚样强音响,两种杂音均与孕妇脉搏数相一致。胎动音为强弱不一的无节律音响。脐带杂音为与胎心率一直的吹风样低音响。

④妊娠24周以后,触诊时已能区分胎头、胎背、胎臀和胎儿肢体。胎头圆而硬,有浮球感;胎背宽而平坦;胎臀宽而软,形状略不规则;胎儿肢体小且有不规律活动。

(三)辅助检查

①超声检查

B型超声显像法不仅能显示胎儿数目、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有无胎心搏动以及胎盘位置且能测量胎头双顶径等多条径线,并可观察有无胎儿某些结构畸形。超声多普勒法能探出胎心音、胎动音、脐带血流音及胎盘血流音等。

②胎儿心电图

妊娠12周后即能显示较规律的心电图形。国内常用间接法检测。

孕期监护

1

围生医学的定义及分类

围生医学又称围产医学,是研究在围生期内加强对围生儿及孕产妇的卫生保健,也就是研究胚胎的发育、胎儿的生理病理以及新生儿和孕产妇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分类:国际上对围生期的规定有4种

围生期Ⅰ:从妊娠满28周至产后1周;

围生期Ⅱ:从妊娠满20周至产后4周;

围生期Ⅲ:从妊娠满28周至产后4周;

围生期Ⅳ:从胚胎形成至产后1周。

我国采用围生期Ⅰ计算围生期死亡率。

2

高危妊娠的定义

高危妊娠是指可能危害母婴健康或导致围产期预后不良的妊娠。高危妊娠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是围产保健的重点之一。处理得当可使高危妊娠转化为低危妊娠,改善母婴预后。

3

胎儿宫内情况及其成熟度的监测

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

根据胎龄的估计、宫底高度、B超的双顶径、孕妇体重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妊娠早期

行妇科检查确定子宫大小及是否与妊娠周数相符;必要时行B型超声检查,最早在妊娠第5周时即可见到妊娠囊,多普勒超声法在妊娠第7周时方能探测到胎心音。

●妊娠中期

借助手测宫底高度或尺测耻上子宫长度以及腹围,协助判断胎儿大小及是否与妊娠周数相符;B型超声检查胎头双顶径值;进行胎心率的监测。

●妊娠晚期

①定期产前检查:手测宫底高度或尺测耻上子宫长度,测量腹围值,胎动计数,胎心监测,B型超声检查不仅能测得胎头双顶径值,且能判定胎位及胎盘位置、胎盘成熟度等。

②胎动计数:若胎动计数30次/12小时为正常,小于10次/12小时,提示胎儿缺氧。

③羊膜镜检查:利用羊膜镜透过完整胎膜,观察妊娠末期或分娩期羊水颜色。正常者见透明淡青色或乳白色及胎发、漂浮胎脂片。若混有胎粪者呈黄色、黄绿色甚至深绿色。

④胎儿心电图监测:临床上多采用经腹壁的外监护法,对母儿均无损伤,可在不同孕周多次监测。

⑤电子监测:胎儿监护仪在临床广泛应用。能连续观察并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因有子宫收缩描记、胎动记录,故能反映三者间的关系。通过监护仪描记的胎心率图是一条波动起伏的带状曲线,曲线中央的一条假想线,就是胎心率基线水平,也即是胎心率基线。胎心率基线大体分为过速、正常、过缓3大类。

胎盘功能的监测

包括24小时尿E3测定,血清游离E3,血清胎盘生乳素,血清妊娠特异性β糖蛋白,阴道脱落细胞检查,B超行胎儿生物物理评分,胎儿电子监护。

胎心的监测

胎心率(FHR)的监测和胎儿宫内储备能力的预测(NST和OCT),羊膜镜检查和胎儿脐动脉血流图检查。

胎儿成熟度的检查

①正确推算妊娠周数。

②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及腹围:以估算胎儿大小。

③B型超声检查测得胎头双顶径值>8.5cm,提示胎儿已成熟;观察胎盘成熟度,根据绒毛膜板、基底板、胎盘光点加以判定。

④检测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比值:若该值>2,提示胎儿肺已成熟。

⑤检测羊水中肌酐值:若该值≥.8μmol/L(2mg/dl),提示胎儿肾已成熟。

⑥检测羊水中胆红素类物质值:若用OD测该值<0.02,提示胎儿肝已成熟。

⑦检测羊水中淀粉酶值:若以碘显色法测该值≥U/L,提示胎儿唾液腺已成熟。

⑧检测羊水中含脂肪细胞出现率:若该值达20%,提示胎儿皮肤已成熟。

胎儿畸形的检查

①B超是检查胎儿畸形的常用方法

一般在怀孕20~24周内,胎儿的各个脏器都已能通过B超清楚地显现出来,如果B超发现此时胎儿脑脊膜膨胀突出、无脑、脊柱裂、脑积水、多肾,或明显地内脏外翻,就应及时流产,以免拖至妊娠晚期给孕妇造成更大的痛苦。

但应注意一点,并不是所有的畸形胎儿都能用B超测出,因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先天愚型儿或小的畸形儿,B超就测不出来。

②什么样的孕妇应抽取羊水做“产前诊断”

1)高龄孕妇。即年龄在35岁以上的孕妇,这些孕妇怀孕后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先天愚型儿)的机率会比其他妇女大几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直线上升。如40岁以上的孕妇出生先天愚型儿的机率可达6%.

  

2)生育过先天愚型儿者。这种妇女再次怀孕,仍有再次生育先天愚型儿的可能。

  

3)夫妇一方有染色体平衡异位者。

  

4)家庭中有性连锁疾病史(如血友病、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等)的人群。

  

5)曾生育过原因不明的智力障碍儿、先天畸形儿者。

  

6)多次自然流产史者。

  

7)孕早期有特殊药物或接触史者。

上述这些孕妇需做产前诊断检查。方法是通过对羊水中的细胞进行细胞遗传学、生化、细胞学分析等来判断胎儿的性别、血型是否患有遗传病或代谢性疾病。

妊娠生理

1

受精、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

成熟精子和卵子相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受精后的卵子称为孕卵或受精卵。受精卵的分裂称卵裂。约在受精后第3日,分裂成由l6个细胞组成的实心细胞团,称为桑椹胚或早期囊胚。

与此同时,借助输卵管的蠕动和纤毛摆动,逐渐向子宫腔方向移动。约在受精后第4日,早期囊胚进入宫腔,在子宫腔内继续分裂发育成晚期囊胚。约在受精后第6~7日,晚期囊胚之透明带消失以后侵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受精卵着床,约在受精后第11~12日完成。

2

胎儿的生理特点

循环系统

胎儿的营养供给和代谢产物排出,均需经胎盘脐血管由母体完成。

  

(1)解剖学特点:脐静脉一条和脐动脉两条。动脉导管生后闭锁为动脉韧带。卵圆孔生后多在生后6个月完全闭锁。

  

(2)血循环特点:胎儿血循环特点:胎儿体内无纯动脉血,而是动静脉混合血。进入肝、心、头部及上肢的血液,含氧量较高及营养较丰富以适应需要。注入肺及身体下半部的血液,含氧量及营养较少。

血液系统

  

(1)红细胞生成:妊娠32周以后的早产儿及妊娠足月儿的红细胞数均增多,约为6.0×/L.胎儿红细胞生命周期短,为成人日的2/3,需不断生成红细胞。

  

(2)血红蛋白生成:妊娠前半期均为胎儿血红蛋白,至妊娠最后4~6周,成人血红蛋白增多,至临产时胎儿血红蛋白仅占25%.

  

(3)白细胞生成:妊娠12周胸腺、脾产生淋巴细胞,成为体内抗体的主要来源。妊娠足月时白细胞计数达(15~20)×/L.

呼吸系统

B型超声于妊娠11周可见胎儿胸壁运动,妊娠16周出现能使羊水进出呼吸道的呼吸运动,每分钟30~70次。胎儿窘迫时出现大喘息样呼吸运动。

消化系统

  

(1)胃肠道:妊娠11周小肠有蠕动,妊娠16周胃肠功能基本建立,胎儿能吞咽羊水,吸收水分、氨基酸、葡萄糖及其他可溶性营养物质。

  

(2)肝:胎儿肝内缺乏许多酶,不能结合因红细胞破坏产生大量的游离胆红素。少部分在肝内结合,经胆道胆红素排入小肠氧化成胆绿素。胆绿素降解产物导致胎粪呈黑绿色。

泌尿系统

妊娠11~14周胎儿肾有排尿功能。妊娠14周胎儿膀胱内有尿液。通过胎儿排尿参与羊水循环。

内分泌系统

胎儿甲状腺于妊娠第6周开始发育,是最早发育的内分泌腺。妊娠12周已能合成甲状腺激素。胎儿肾上腺发育良好,胎儿肾上腺皮质主要由胎儿带组成,能产生大量甾体激素,与胎儿肝、胎盘、母体完成雌三醇合成。妊娠12周胎儿胰腺分泌胰岛素。

生殖系统及性腺分化发育

男性胎儿睾丸于临产前降至阴囊内。女性胎儿卵巢在妊娠11~12周开始分化发育,副中肾管系统发育形成阴道、子宫、输卵管。外阴部缺乏5α-还原酶,外生殖器向女性分化发育。

3

胎盘和羊水功能

(1)胎盘功能

气体交换,营养供应,排除胎儿代谢产物,防御功能,合成功能。

(2)羊水的生成与功能

●羊水的生成

羊膜、胎盘、脐带渗出的组织液

随着胎儿逐渐成长,包覆胎儿的羊膜和胎盘也会渗出羊水,甚至从胎儿的皮肤、胎盘表面、脐带表面所分泌的液体,也是构成羊水的成份之一。因此,大约到了怀孕16周左右(约怀孕4个月),子宫中的羊水大量增加,胎儿在羊水中舒适的漂浮着。

●胎儿的尿液

到了约怀孕5个月左右,胎儿开始会吞咽与消化羊水,在此时,羊水来源又多了自胎儿肾脏排出的尿液。藉由胎儿吞咽消化羊水的动作,也可让羊水量达到平衡。

●羊水的功能

①保护胎儿:胎儿在羊水中自由活动,防止胎体畸形及胎肢粘连;保持羊膜腔内温度恒定;适量羊水可避免子宫肌壁或胎儿对脐带的直接压迫所致的胎儿窘迫;有利于胎儿体液平衡,如胎儿体内水分过多可以胎尿方式排至羊水中;临产宫缩时,尤在第一产程初期,羊水直接受宫缩压力能使压力均匀分布,避免胎儿局部受压。

②保护母体:减少胎动所致的不适感;临产后,前羊水囊扩张子宫颈口及阴道;破膜后羊水冲洗阴道减少感染。

4

妊娠期母体变化特点

生殖系统

①子宫

状态

非孕期

孕足月

宫体大小

7㎝×5㎝×3㎝

35㎝×25㎝×22㎝

容量

5ml

ml

重量

50g

g

血流量

ml/min

~ml/min

子宫峡部的变化1cm,孕10周时明显变软7~10cm,形成子宫下段。

②宫颈

妊娠早期粘膜充血及组织水肿,致使外观肥大、紫蓝色及变软。由于宫颈鳞柱状上皮交接部外移,宫颈出现假性糜烂。

③卵巢

妊娠期略增大,停止排卵,一侧卵巢可见妊娠黄体,黄体功能于妊娠10周后由胎盘取代。

④输卵管

妊娠期输卵管伸长,但肌层并不增厚。在基质中可见蜕膜细胞。有时粘膜呈蜕膜样改变。

⑤阴道

妊娠期粘膜变软,充血水肿呈紫蓝色。阴道上皮细胞含糖原增加→乳酸增加→PH值降低→防止感染。

⑥外阴

妊娠期外阴部皮肤增厚充血,色素沉着,组织松软,伸展性增加。小阴唇皮脂腺分泌增多。

乳房的变化

①早期开始增大,乳头增大变黑,乳晕变黑,乳晕外围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小隆起,称蒙氏结节。

②雌激素刺激乳腺腺管发育,孕激素刺激乳腺腺泡发育。

循环系统

①心脏:妊娠后期因膈肌升高→心脏向左、上、前移位→大血管扭曲;心率:妊娠晚期增加10~15次。

②心排出量:妊娠10周开始增加,至32周达高峰。临产后第二产程期间心排出量显著增加。

③血压:早中期偏低,晚期轻度升高。一般收缩压无变化,舒张压轻度降低,脉压差稍大。

④静脉压

★下腔静脉压: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流受阻。

★易发生下肢、外阴静脉曲张和痔。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孕妇若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姿势,能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随之减少使血压下降,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血液系统

①血容量

妊娠6~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出现血液稀释。

②血液成分

★红细胞:由于血液稀释,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略降低

★白细胞:增加,孕30周达高峰,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加。

★凝血因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故ESR加快。

★血小板:无明显改变。

★血浆蛋白:降低,由于血液稀释所致,主要是白蛋白减少。

泌尿系统

①肾的血浆流量比非孕期增加35%;

②肾小球滤过率增加50%;

③夜尿多于日尿量;

④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排泄增加;

⑤GFR增加,肾小管对葡萄糖再吸收能力不能相应增加,约15%孕妇饭后可出现糖尿,应注意与真性糖尿病相鉴别。

⑥孕激素作用→泌尿系平滑肌张力降低→尿流缓慢→易患急性肾盂肾炎,右侧多见。

呼吸系统的变化

①呼吸次数变化不大,但呼吸较深。

②归纳妊娠期肺功能的变化有:

1)肺活量无明显改变;

2)通气量增加,主要是潮气量约增加39%;

3)残气量减少约20%;

4)肺泡换气量约增加65%;5)上呼吸道粘膜增厚,轻度充血水肿,使局部抵抗力减低,容易发生感染。

消化系统的变化

①易患齿龈炎,牙齿易松动,出现龋齿。

②烧心感: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贲门括约肌松弛,胃酸反流至食道。

③上腹饱满感,便秘: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减弱。

④容易诱发胆石病:胆囊平滑肌松弛,胆囊排空时间延长,胆汁粘稠淤积。

皮肤的变化

①色素沉着(乳头、乳晕、腹白线、外阴):促黑素细胞激素增加,雌、孕激素增多。

②妊娠黄褐斑。

③妊娠纹:初产妇紫色或淡红色,经产妇银白色(旧妊娠纹)。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①垂体

1)促性腺激素

由于妊娠黄体及雌、孕激素的负反馈作用,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2)催乳激素

从妊娠7周开始增多,妊娠足月分娩前达高峰。有促进乳腺发育的作用。

②肾上腺皮质

1)皮质醇:为主要的理糖激素,因妊娠期雌激素大量增加,使皮质醇增多。

2)醛固酮:为主要的理盐激素。于妊娠期增加4倍,但仅有30%~40%为起活性作用的游离醛固酮,不致引起水钠潴留。

3)睾酮:使内层网状带分泌睾酮增加,孕妇阴毛及腋毛增多增粗。

③甲状腺

妊娠期甲状腺呈均匀增大。孕妇通常无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

10

新陈代谢的变化

①基础代谢率

BMR于妊娠早期稍下降,于妊娠中期逐渐增高,至妊娠晚期可增高15%~20%。

②体重

至妊娠足月时体重平均约增加12.5kg。

③碳水化合物代谢

胰岛素分泌增多,孕妇空腹血糖值稍低于非孕妇女。

④脂肪代谢

妊娠期肠道吸收脂肪能力增强,血脂增高。易发生酮血症。

⑤蛋白质代谢

孕妇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呈正氮平衡状态。

⑥水代谢

妊娠期机体水分增加,水钠潴留与排泄形成适当比例而不引起水肿。

⑦矿物质代谢

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钙、磷、铁。

11

骨骼、关节及韧带的变化

骨质在妊娠期间一般无改变。部分孕妇自觉腰骶部及肢体疼痛不适,可能与松弛素使骨盆韧带及椎骨间的关节、韧带松弛有关。

声明:文章系本平台转载发布,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供稿请发送邮箱:diyi_fuchan

ibabygroup.cn

来源

医学猫

彩蛋

9套精选考前冲刺卷免费领!

领取方式:

1、长按识别下方







































手上白癜风注意事项
苏孜阿甫片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lsx/41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