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大多是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一种后遗症,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有轻重这分,大多数偏瘫患者都会存在肢体上的障碍、语言障碍、面部障碍等,这些障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下面就给大家具体讲解一下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小技巧。
(1)患肢放置功能位
①仰卧位:头部取舒适卧位,躯干平展,在患肢臀部至股下外侧垫一长枕,防止患侧髋关节外旋。患侧肩胛下放一个软枕,使肩上抬,并使肘部伸直,手指伸开不握东西,患侧下肢伸展,可在膝下放一软枕,形成膝关节屈曲,髋关节背伸,足底不接触物品,托起足跟,防足下垂。
②健侧卧位:健侧肢体处于下方的侧卧位,前臂置于胸前,头枕于枕上,躯干正面与床面保持直角,患侧上肢用软枕垫起,上肢尽可能伸直,或关节屈曲20~30°,手指伸展开。患侧下肢用软枕垫起保持屈髋屈膝位,足部也垫在软枕上,不能悬于支撑物边缘,健侧肢体在床上取舒适的体位,可轻度伸髋屈膝。
③患侧卧侧:患侧肢体处于下方,这样有助于刺激、牵拉患侧,减轻痉挛,减少压疮。患侧头部前屈,躯干后倾,用枕头固定后背,背部60~80°倾斜为佳。患肢前伸,肘伸直,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开。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微屈膝。
(2)康复运动
①病床上的肢体功能锻炼:将健腿放在患腿膝上,沿患侧小腿下滑到踝部;用健侧手臂拉动患侧手臂上举,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进行活动。其次可在病床的另一头挂上绳带,让病人用健手拉着带动躯体活动,如翻身、抬腿、举臂等,尽自己所能活动锻炼。不能自己锻炼的病人护理人员应帮助他们做被动运动,如肢体关节的内收、外展、旋转、屈伸;为防止畸形,可用矫形装置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
②练习坐起:先抬高床头,练习坐起,从30度开始,逐渐增大角度,延长时间,让病人过渡到双足下垂,坐于床边。每天锻炼两次以上,每次需3—5分钟。一周后病人可在有靠背的床椅上坐稳,然后两足踏地,健侧手紧握床栏,辅助者双手扶住病人肩部,每日锻炼3—5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锻炼时应避免患者向瘫痪侧倾倒。处于下方的侧卧位,前臂置于胸前,头枕于枕上,躯干正面与床面保持直角,患侧上肢用软枕垫起,上肢尽可能伸直,或关节屈曲20~30°,手指伸展开。患侧下肢用软枕垫起保持屈髋屈膝位,足部也垫在软枕上,不能悬于支撑物边缘,健侧肢体在床上取舒适的体位,可轻度伸髋屈膝。
③站立锻炼:病人开始时不能平稳站立,必须有辅助者的帮助。站立锻炼每次3—5分钟,每日数次,先让患者背靠墙站好,辅助者双手扶患者腋部,双膝顶住患者膝关节,经过几天站立后,辅助者可试行双手撤离,病人靠墙独自站立后逐渐扶床栏站立,进一步不靠帮助而独自站立。然后在辅助者保护下,让病人双手扶床栏,进行躯干左右旋转运动,再进—步可做左右摆动,而后扶床栏,两足交替提起,进而横向移步,为行走打基础。
④练习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病人能够较长时间站立后,可以开始练习行走。患者用健手扶住辅助者肩部,辅助者以手扶住病人腰部,先从原地踏步开始,尽量抬高患肢,再缓慢小步行走,经过数天锻炼后,可逐渐撤离辅助者的帮助,改为扶拐行走。扶拐行走的距离宜由短到长。弃拐行走锻炼的途中要有依靠物,以便在有依靠的情况下徒手行走,逐渐加长行走距离。待病人已经能较好地独立行走后,再锻炼一些日常生活的能力,如上下楼梯、自行穿衣、吃饭、梳洗等等,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医院友情提示:以上是介绍了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技巧,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做康复训练的时候应该把握康复训练的黄金期,尽早开始做康复训练,以免耽误时间,影响康复效果。
如果您有以下疾病方面的问题:神经损伤、脊髓损伤、脊髓病变、脑梗塞、脑出血、偏瘫、脑干疾病、颅脑损伤、截瘫、肌肉萎缩、肌营养不良、言语障碍、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脑萎缩、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骨科康复等
即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