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马慧元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与心

病例分析

★患者:贾XX,男性,30岁。

★主诉:间断胸闷、气短、心悸2月。

★现病史:患者近2月于劳累及快步走时出现胸闷、气短、心悸不适,休息后上述症状缓解,每次持续约10余分钟,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医院做心脏彩超示:心脏扩大,左室收缩功能减低。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给予“贝那普利、美托洛尔、呋塞米、螺内酯、地高辛”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入院拟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

★既往史:9年前诊断“肌肉萎缩”。

★体格检查:BP/6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左下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3/6级。双下肢近端肌肉萎缩,双侧腓肠肌假性肥大,近端肌肉肌力减退,肌张力、感觉正常,病理征(―)。

★病史回顾:

患者9年前(年12月)因“双下肢无力10年”就诊于“医院神经肌肉病区”。

临床表现:跑步慢,易摔倒,双下肢无力,易疲劳,蹲下站起、上下楼梯费力。

查体:双上肢肌力5级,下肢近端4级,远端5级。双侧腓肠肌假性肥大,余肢体肌容好,肌张力、感觉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征(―)。

实验室检查:血CK:U/L。

心脏彩超示:左室稍增大,三尖瓣少量返流。

★病史回顾:

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

右股四头肌活检病理:可见少量肌纤维变性、再生、坏死,肌纤维直径大小不一(15-um),可见中心核,肌纤维分裂,结缔组织重度增生,许多肌纤维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减低。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抗肌萎缩蛋白-N、-C、-R,抗肌聚糖蛋白-α、-β、-γ、-δ表达正常,抗-dysferlin蛋白表达减弱。

病理诊断:肌病(重度)。

出院诊断:股四头肌肌病。

出院医嘱:注意心脏情况,定期复查。

近9年,未行进一步诊治及随访,自觉双下肢无力症状无进行性加重。

★实验室检查:

★ECG特点:

I、avL导联Q波

胸前导联R波高尖

★UCG表现:

心脏受累疾患

全心扩大(LA55mm,LV75mm)

二尖瓣返流(中量)

三尖瓣返流(少量)

左心功能减低(EF37%)

肺动脉高压(中度)

★冠状动脉成像:

各支冠状动脉均未见钙化;冠状动脉呈右优势型;左右冠状动脉各节段未见狭窄性病变。

左心房、室明显扩大,左心室壁普遍变薄,符合扩张型心肌病改变。

★诊断: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心脏扩大

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

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

肺动脉高压(中度)

心力衰竭

心功能Ⅲ级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PMD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定义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MuscularDystrophy,PMD)是一组进行性发展的以骨骼肌变性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疾病,许多类型已经确定为某种肌纤维膜或核膜蛋白的异常所致。

骨骼肌变性—进行性肌肉萎缩、无力;无感觉障碍

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可以进行基因诊断,基因治疗

蛋白异常—可以用免疫组化或蛋白印迹方法诊断

肌(纤维)膜组成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分类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DMD/BMD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包括DMD和BMD(Duchenne/Becker)

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1/3病例为散发(基因突变)

致病基因为dystrophin(抗肌萎缩蛋白),位于染色体Xp21

DMD:dystrophin蛋白完全缺乏

BMD:dystrophin蛋白量的减少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遗传特点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致病基因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致病基因

——Dystrophin(抗肌萎缩蛋白)

Dystrophin蛋白位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膜内面,是肌纤维膜细胞骨架的成分,具有抗机械牵拉作用,能防止肌细胞在收缩过程中的损伤。

Dystrophin与肌细胞膜和细胞外基底层之间的多种蛋白紧密结合,维系细胞膜内外物质交换和联系,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和稳定。

Dystrophin基因缺陷导致肌细胞膜上dystrophin蛋白缺乏或减少使肌细胞膜不稳定而引起肌细胞坏死和功能丧失,脂肪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临床表现

运动发育晚,跑步困难,跳跃不能,上楼梯和爬坡费力。

进行性对称性肌肉萎缩无力,近端肌肉累及早于远端肌肉,最终出现呼吸肌麻痹。

步态异常―鸭步:摇摆不稳,步基宽,易摔倒,由于脊柱过度前突,跟腱挛缩。

肌肉假性肥大:腓肠肌、舌肌等,由于肌纤维变性坏死,被纤维结缔组织取代。

翼状肩胛―前锯肌和斜方肌无力,不能固定肩胛内缘,肩胛游离,双臂前推时尤明显。

Gower征:DMD的特有,腹肌和髂腰肌无力,仰卧起须先俯卧位,用双手臂攀附身体直立。

智力障碍:见于DMD。

其他受累系统:关节挛缩,脊柱侧突,扩张性心肌病。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临床表现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分类特点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诊断

有家族史:XLR遗传

典型的临床表现

血清肌酶显著升高:CK,LDH,AST,ALT

肌肉MRI:受累肌肉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脂肪浸润和间质增生

肌电图:肌源性损害(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波幅降低,最大用力收缩时电位密集的病理干扰相)

肌肉活检:典型的肌营养不良特征(肌纤维大小不等,肌纤维变性、坏死和吞噬现象;肌纤维肥大、增生和分裂,可有核内移纤维;肌纤维间隙增宽,大量脂肪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Dystrophin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纤维膜不着色(DMD)/部分着色(BMD)

基因检查:PCRorpointmutationscreening,外显子缺失、重复、微小突变或点突变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心肌损害机制

Dystrophin是肌纤维膜细胞骨架的成分,使肌细胞膜和细胞外基底层之间相连,构成肌纤维收缩和松弛时肌膜保持机械性稳定的结构基础。

Dystrophin在骨骼肌和心肌均有表达。

同骨骼肌Dystrophin的缺失一样,心肌Dystrophin的缺失,使心肌纤维化和脂肪浸润,尤其以左心室壁明显。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心肌损害机制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ECG表现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UCG表现

二尖瓣和(或)三尖瓣关闭不全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左心房和(或)左心室增大

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

建议未发生心脏损害时,10岁以前每2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0岁以后每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CMR表现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病理表现

心肌纤维化和脂肪浸润,尤其以左心室壁明显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治疗

无特异性治疗

小剂量强的松可能使疾病发展暂时减慢或增强肌力(0.75mg/kg/天)

呼吸支持,理疗、外科矫形、纠正挛缩,心理治疗

有希望的治疗

成肌细胞移植治疗

基因治疗

病毒载体基因治疗

干细胞治疗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LGMD)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发病率:1/—1/

分类:

LGMD1(1A-1F):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LGMD2(2A-2I):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发病机制

LGMD主要与一大组肌膜蛋白和近膜蛋白的缺陷有关

LGMD2D、2E、2C、2F的缺陷蛋白分别为α、β、γ、δ-肌聚糖(sarcoglycan)

LGMD2A和2B的缺陷蛋白分别为calpain3和dysferlin

LGMD1A、1B、1C的缺陷蛋白分别为myotilin、lamininα2和caveolin3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临床表现

一组临床表现和遗传特点不同的异质性肌病

儿童、青春期或成年时起病

为骨盆带肌和肩胛带肌的肌肉萎缩无力

腓肠肌肥大

部分患者心脏受累

PMD心脏病变治疗

PMD心脏病变

PMD心脏病变处理

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进行诊断,看是否存在心脏问题

在对心脏进行检查和治疗的同时,进行肺功能的评估和治疗

根据不同患病类型定期检查心脏

在做任何手术前要检查心脏

当心脏射血分数下降时用ACEI/ARB和β-R阻断剂进行治疗

必要时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或安装心脏起搏器

PMD心脏病变药物治疗

1.ACEI和ARB

推荐所有PMD伴射血分数下降的患者使用ACEI或ARB(I;B)。

PMD病史≥10年的男孩,在出现射血分数下降前可考虑使用ACEI或ARB(IIb;B)。

2.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推荐任何PMD伴射血分数下降的患者使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I;B)。

若无其他指征(如心律失常),目前不推荐在无射血分数下降的情况下使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来延缓或预防扩张型心肌病(III;C)。

3.盐皮质激素拮抗剂

DMD/BMD伴收缩功能障碍患者,考虑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是合理的(IIa;C)。

DMD/BMD伴收缩功能保留患者,特别是有心肌纤维化证据(如CMR的延迟强化)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IIb;C)。

4.糖皮质激素

DMD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来延缓心脏病变的进展(IIb;B)。

其他PMD(包括BMD)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应视非心脏指征而定(I;C)。

5.利尿剂

PMD伴心室功能障碍相关体液潴留的患者,应予利尿剂治疗(I;C)。

6.抗栓药

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伴房颤或房扑的PMD儿童,可考虑血栓预防,根据患者血栓风险来确定治疗(IIb;C)。

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心脏受累通常表现为心律失常的PMD患者,不推荐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III;C)。

7.抗心律失常药物

除了I,II或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增加外周肌肉无力的警告外,PMD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与没有PMD的患者相同。应根据每个患者的特殊临床情况进行治疗决策,考虑是否存在传导异常或心肌功能障碍。

PMD心脏病变其他治疗

1.ICD

在部分PMD患者,特别是心律失常可能是主要特征的PMD(DMD,BMD,EDMD,DM1,LGMD1B)患者,考虑ICD是合理的,应进行周密的讨论和决策,个体化考虑(IIa;C)

2.终末期心衰

对于符合条件的PMD合并终末期心衰患者,可考虑长期机械循环支持(MCS)作为心脏移植的桥接或作为终末治疗(IIb;C)

对于符合条件的PMD、接受了适当治疗仍为终末期心衰的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IIb;C)

对于符合条件的PMD、接受了最佳管理仍为D期心衰的患者,可考虑家中胃肠外应用正性肌力药物作为症状控制的姑息治疗(IIb;C)

病例分析

儿童期发病

临床表现:近端肌肉无力,腓肠肌假性肥大

血清肌酶:升高

肌电图:肌源性损害

肌肉活检:符合肌营养不良特征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诊断成立!

BMD?LGMD?

病例分析—家系谱

病例分析—组织活检

肌活检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

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N,-C,-R表达正常

抗肌聚糖蛋白(sarcoglycan)-α、-β、-γ、-δ表达正常

抗-dysferlin蛋白表达减弱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致心脏损害诊断明确

根据肌活检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为LGMD2B

进一步需要完善的检查:心肌活检,基因检查

治疗: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简介:

马慧元

??医院心力衰竭中心进修医生

医院干部病房心内科?

???

医学硕士,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同年就职于医院干部病房心内科。年获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目前正在医院心力衰竭中心进行专科进修骨干培训。

↓↓↓↓↓点下方“阅读原文”







































白殿的图片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lsx/1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