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出现问题,心血不足是关键,专家给到了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4710733.html

我们常常使用“毕生的心血”来形容一个事物耗费了诸多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极其宝贵和稀有,“心血”二字也普遍存在老百姓的视野之中,其实它还是一个专业的中医词语。中医理论认为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脾胃的运作下化成水谷精微,再化为营气与津液共同形成了血液,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这里所提到的津液,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肾精。并有“肾藏精”和“心生血”的记载,于是我们发现中医认为腺体所分泌的液体也与血液的生成密切相关,这不同于现代医学中关于骨髓造血的认知。这说明中医是落后的吗?是错的吗?非也。中医体系里所描述关于营养物质与血液的关系,在细胞组织学不发达的古代却可谓是相当精准,并且它与现代医学消化系统所阐述的物质的转运相当契合,即便到今天也颇具指导意义。还有在《灵枢·决气》中我们可以看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这其中又涉及三焦的认知,我们今天暂不赘述,仅仅看“受气...而赤”,这与心肺循环中的肺换气、组织换气的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古人对心血的认知是合理而深刻的。

在整体观上,我们中医所认为的“脾胃化生所成水谷精气”与造血的关系可以解释许多现象,比如你日常饮食的优劣,脾胃功能的强弱与否,都可直接影响血液的质和量。如果你曾经了解或者经历过献血,那么就一定知道在献血前喝一大杯红糖水对我们是多么有帮助。反过来讲,长期营养不良、脾胃欠佳,也会影响心血的虚弱。

目前现代生理学前沿又发现了肺也可以造血的现象,这提醒我们无论中医西医,都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我们即便对人体的微观层面有了观察上的突破,但我们对于生命的认识还远远只是在管中窥豹的地步,我们应该对未知的奥秘怀有谦卑之心,不可非此即彼,意气用事。除了“血生于何处”这样的论题,我们以后还会发现许多中西医在认知上的分歧,但我们应该跨越时间地域的局限,用整合的观念看待人体,做到真正的海纳百川。此处我所传递的信息,也是我今后所写科普的初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lsx/114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