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交加的故事英国铁路史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撰文:梁明德

《东方历史评论》

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世界各国的铁路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在公路运输和航空业突飞猛进之下,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中,铁路面临着难以逆转的衰落和大量关停的命运;反而在中国等国家,铁路则得到长足发展,路线里程增长以“万公里”为单位。在两者之间,法国和日本等实行“大政府大市场”、“有计划的资本主义”的国家,则引领资本主义世界的铁路发展,由国有铁路部门主导了高铁的早期研发,进行了大规模的电气化和自动化,力图使铁路能够与公路和航空进行有效竞争。年石油危机以来,法、日铁路现代化模式逐步扩展到全世界,使得-年间的四十年,成为铁路重生和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即便是对铁路发展态度最为轻蔑的美国,最近也出现强有力的左翼声音,要求推行以高铁建设取代汽车和内陆航机为中心的“绿色新政”(GreenNewDeal)。然而,直到近年中国投资介入之前,西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则在这四十年间,面临资本主义世界铁路在早段时期经历的困难,即:人民收入增加导致汽车拥有量飙升、政府因经济被国际货币基金强迫自由化而减少对铁路公共投资,甚至实施全面关停等。即便如此,在中国“一带一路”强力投资下,埃赛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都初步实现了现代化铁路的重建,发展中国家铁路事业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了他国在两百年内的铁路发展,在十年间建成近三万公里高铁,以及与欧洲实现取道中亚的货运火车直通,更是铁路发展四百年来罕见的大事。

伦敦及东北铁路公司(LNER)最近引进时速公里、由日本日立制造的“东部”(Azuma)列车(左),特地从国家铁路博物馆借调在年7月创下蒸汽火车最高时速公里的“绿头鸭号”(Mallard)机车(右),以庆祝两代高铁跨越八十年的承传。

在这个“大气候”下,在铁路的祖国英国,最近二十年铁路发展的“小气候”,也同样充满着冲劲和焦虑。成立于年的国营英国铁道(BritishRailways,下称“英国国铁”)在年实施私有化和拆分,经过十年行政混乱之后,终于在年前后重新找到发展势头。目前英国铁路正处于大规模旧换新阶段,以新造车辆淘汰-80年代生产的车辆,以稍微缩减的规模稳健推行电气化和自动化。伦敦市早在年便于工党市长列文斯通(KenLivingstone)推动下实行“道路拥挤费”(CongestionCharge),目前收费为每天96人民币,迫使不少人放弃开车,改用铁路和公交车进城上班或消遣。伦敦地铁也在几条线路上实现了24小时无间断营运,舒缓深宵公交车的压力。

工党领袖科尔宾从伦敦前往纽卡斯尔会见选民

然而,大规模投资背后是英国工业实力和民众购买力的沦落:新购车辆几乎全数从欧洲大陆和日本入口,而被淘汰的车辆则代表英国本土工业衰落之前的最后产物。支撑大规模投资的是高昂得离谱的车费(在伦敦中央第一区,坐一站地铁票价为20人民币)和严重不足的班次,使保守党政府经常受到在野工党领袖科尔宾(JeremyCorbyn)的指责。伦敦目前正在建造一条计划了几十年,从该市东北和东南部,到市西部以及希斯罗机场的“X”字形跨城地下铁路干线(Crossrail,后改名为“伊利沙伯线”ElizabethLine)。可是工程严重超支,且本来预算于年12月开通,现在看来至少要延迟到年或以后,使得有关部门受到政客和媒体猛烈抨击。

伦敦建造中的跨城地下铁路路线图

此外,铁路公司也深陷于劳资纠纷之中。年末至年初,南部铁路公司(Southern)试验由司机一人控制整辆列车,以让公司可以裁减列车长,结果酿成员工多月罢工,瘫痪了从伦敦到南部海岸的近郊和远程火车服务。年初,西南列车公司(SouthWestTrains)重蹈裁减列车长政策的覆辙,导致员工连续罢工五天,从伦敦滑铁卢(Waterloo)总站到英国西南部的近远程列车服务全部瘫痪。工党科尔宾面对这些难题,直接在政纲里提出把铁路系统重新国有化。部分经营困难的私有铁路公司,例如伦敦东北铁路公司(LNER)最近也被运输部(DfT)接管,再次国有化。尽管如此,现在的英国铁路正在经历着一个“小阳春”,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和两次大战之间的第三次“铁路黄金时代”。英国铁路在年私有化以后,虽然经历了不少挫折,还是在国民出行里程占有率、安全系数、误点率等指数上有所改善,且私有铁路公司也跟国家部委逐步建立起有机结合的体系,比如最近的大规模换车计划,就是由运输部、由私有铁路公司执行的。伦敦东北铁路公司(LNER)尚在私有阶段时,便从日本“日立重工”买来一批城际高速列车,它们竟然起了一个日文名字“Azuma”,本意是指日本本州岛东部地区,寓意列车行驶的英国东部地区。其实,为列车改名字,是英国铁路的悠久传统,也是其人文气息的体现之处之一。

20世纪黎明期的高铁:大西部铁路“楚若城号”机车在年打破时速公里。

1

英国铁路的人文气息

在火车之前,地表上速度最快的东西大概是鸟类。在铁路建造之初,就有英国医生警告说,坐在速度过快的火车上会使人疯癫,甚至超过某一速度,人体便会自动解体;又说,时速45英里(72公里)才是“绅士的速度”。然而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各铁路公司竞争激烈,所以在19世纪中期,英国城际列车速度普遍已经超过时速公里(62英里),这些迂腐言论也就不攻自破。在全社会适应了铁路和电报,追求物流和消息的传送速度下,火车也越跑越快。年,大西部铁路(GreatWesternRailway)“楚若城号”(CityofTruro)机车在从朴里茅夫(Plymouth)到伦敦的干线上达到时速英里(公里),刷新了世界纪录──而中国要到年才实现此速度。

(上)伦敦帕丁顿总站;(下)伦敦英皇十字总站。

火车站取代大教堂,成为工业革命的圣殿、文明进步的象征。两个修建于-53年的伦敦总站:大西部铁路的帕丁顿(Paddington)总站,以及作为哈利·波特出发车站闻名的大北部铁路(GreatNorthernRailway)英皇十字(King’sCross)总站,都是车站建筑的代表作。前者长达两百多米的站台,完全由三个跨度介乎二十到三十米的拱形铸铁雨棚覆盖,中间镶上玻璃以透光,可以想象其对19世纪旅客的震撼。站台雨棚的铁骨设计精细,拱肩(spandrel)往往十分雕琢,镶上公司的标志。

站台雨棚铁骨拱肩两例:(上)埃里志(Eridge),年;(下)克特仍(Kettering),年。

英国的火车车辆设计,也跟世界其他地方差异甚大。英国是最早发展蒸气铁路的国家,年代便已经建成基本铁路网,且地势多山,需要隧道和弯道甚多,为了节省开支,英国的火车车辆断面和体积比欧洲火车要小一号,相比美国和俄罗斯的火车更是小上一半。最早设计铁路客车的人,都是建造马车的木工匠,自然把马车的规格和设计搬到铁路上。比如18世纪马车流行是四人或六人对坐的包厢,所以英国铁路客车最早的设计,自然也是把几个包厢并排而成,各有一道门,并不如欧美、中国的火车,有贯穿整个列车的走廊。这种没有走廊、乘客不能从一个车厢走到另一个车厢的客车,直到90年代初还在英国铁路上使用。另一项从马车设计搬来的特征,是英国铁路车厢两侧呈弧形。弧线的具体规格可以不一样,但鲜有两侧完全直板的设计;反而欧美和中国的客车,大多都是两侧直板的(高铁、地铁除外),各位下次坐火车时可以留意一下。车身的弧线是英国铁路设计的标志之一。英国工业设计的淡然优雅之处,往往是体现在这些见微知着的地方。

(上):18世纪的英国马车;(下)年代退役的电气化火车,保留了马车的弧形车身和包厢设计。

与历史上进行过社会革命的法、美等国不同,英国社会阶级分化和对立一直比较严重,国民的阶级意识浓厚,甚至达到一听口音便能猜到对方经济地位的程度。英国的火车似乎也反映着这样的社会结构。英国客车以前设头、二、三等。年,在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WilliamGladstone,后任首相)推动下,国会通过了《铁路法》,制定服务最低标准。此前,三等车厢甚至不设上盖,任由乘客日晒雨淋,冬天常有人冷僵半死。年,中原铁路公司(MidlandRailway)废除二等,得到其他公司响应,但三等的废除要到年才实施。有钱人和贵族经常坐比头等还高一级的“普门”(Pullman)车厢。年,美国人佐治·普门创立普门客车公司(PullmanCarCompany),设计了世界首辆卧铺客车,并向欧美各国售卖装潢极为豪华的客车,年引入英国。普门专列都有名字,比如伦敦往南海岸有四列“淑女”专列,去布莱顿的叫“布莱顿淑女号”(BrightonBelle)。普门豪华客车的标志配色是上黄白色、下咖啡色,上书PULLMAN字样;而且由于车厢起初是由美国入口,所以采用了美式工艺标准,车身两侧并没有弧度,是直板的,也从一开头便有贯穿列车的走廊,方便穿礼服的服务员走动。

普门豪华客车的外观和内观

英国的机车,虽是死物,也有社会阶级之分。人们所熟知并喜爱的,是牵引特快客车的机车,这也可以说是机车中的上流阶级。这些机车除了号码,往往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大西部铁路在年设计的系机车也叫“君王型”(KingClass),下面31辆机车全部按照英国历史上的君王命名,比如号就是“乔治五世”,号是“爱德华二世”。年设计的系又称“城堡型”(CastleClass),下面辆机车以各地城堡或贵族人物命名(幸好英国并不缺城堡和贵族)。伦敦及东北铁路(LNER)年设计的B17系机车,又称“足球员型”(FootballerClass),以各地球会命名;本文稍后也会提到铁路公司和足球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些名字在机车被报废拆解后保留下来,移用在取而代之的柴油、电力机车,最近不少又移用在新造的动车组上。这似乎是英国和少数欧洲国家所独有的做法;中国的蒸汽机车虽然都有型号,如“前进型”、“上游型”、“人民型”,但只有号码,基本没有专属机车的名字。当然,英国也有不少没有名字、不受关爱、默默无闻的机车,尤其是牵引货运列车、或是不出矿区的机车。客运机车颜色各异,奼紫嫣红,但货运机车基本只有墨绿或黑色。这些货运机车就像英国的工人阶级,尤其是矿工和火车司机,脸上抹了一层碳黑,缺乏上流社会的仪容,受社会蔑视。但大家心里都明白:没有这上千万工人(和数万辆货运机车)的日夜辛劳,为英国资本积累披星戴月、披荆斩棘,又何来上流社会的风流快活?

伦敦-中原-苏格兰铁路(LMS)“银禧型”(JubileeClass)机车以殖民地命名,号又称“香港号”。

(上)伦-中-苏(LMS)铁路号机车“哈密尔顿女公爵”(DuchessofHamilton),年;(下)默默无闻的矿区机车。

2

英国铁路的起源

世界上最早的“轨道交通”出现于古希腊。在希腊半岛中间,有一处在两边海洋之间陆地特别狭窄的地方,叫“科林斯地峡”(IsthmusofCorinth,又译“哥林多”)。为了让船只省却绕行希腊南部的麻烦,公元前年左右便有人组织修筑了横跨地峡的6公里石轨道(Diolkos),船只可以放在车上运送到另一边海岸。轨道在希腊多次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直使用到公元一世纪,至今残存遗址。现代轨道交通的起源在16世纪的德国,轨道为木制,为便煤矿坑中推车而设。4年英国中部诺丁汉附近筑成“沃拉屯车道”(WollatonWagonway),轨道仍为木制,是为英国轨道交通滥觞。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和欧洲出现了两场短暂的运输革命。首先是私有公司或政府大规模建造数千公里的长途运河网络;其次是大量建造公路,特点是多层结构、石块铺面、中间隆起以便向两侧排水(即所谓马克当“Macadam”建造法)。两者都只能解决运输量的问题;时速10公里以上的大量运输基本不可能,所以运河和公路的重要性,在年代铁路兴起以后很快便被取代。

(上)希腊科林斯地峡石轨道遗址;(下)年英国中部最后的马车轨道,可见“L”字形铁轨。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经形容,在铁路诞生以前的世界,“只要能到港口,便能通世界”。由于风力航运发达,很多时候消息、货物和人员经海路传送速度远快于陆路,甚至跨国传送消息,比从首都传送到内陆乡镇还要快。交通革命的契机是英国煤矿业在工业革命中的突飞猛进。18世纪开始,英国轨道开始改用更耐用的铸铁轨道,以承载更重的马拉运煤列车;当时的铁轨为方便普通马车行驶,是呈“L”字形而不是“工”字形。年前后,英国矿业工程师理查德·特里维西克(RichardTrevithick)改良矿坑的抽水蒸汽机,增加其气压,并连上车轮,放在公路上行驶。年,机车首次被放到铸铁轨上行驶,蒸气火车正式诞生,但其起初并不成功,因为机车远比木制煤车笨重,脆弱的铸铁轨往往难以承受。蒸汽机车花了十年,要到年代中期才开始在矿区普及使用。

特里维西克的公路机车“喷气魔鬼号”(PuffingDevil,上)和铁路机车(下)复制品。

最早的铁路是设置在矿区内,由矿场自行使用。年伦敦南岸开通由马匹拉动车辆的“萨里铁轨路”(SurreyIronRailway),也是使用“L”型路轨,一匹马可以拉动55吨重的列车。这条铁路的创新在于开放让公众乘坐,以及对外受理商业货运,但其运作方式更像一条收费公路:允许普通马车在车站付费后使用路轨,并可以在任何一处离开路轨回到公路上。铁路开始成为“公共交通”。年9月在英国东北矿区开通的“斯托克顿和达灵顿铁路”(StocktonDarlingtonRailway),使用“工”字形路轨,是世界第一条使用蒸汽机车的公共铁路。佐治·斯蒂芬逊(GeorgeStephenson)设计的“机车一号”(Lo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yzz/9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