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是一类由于基因缺陷所导致的肌肉变性病,肌营养不良多发于男性,男女比例2.56:1。年发病率约为每个活产男婴中有1个患者。患者在3~5岁出现肌无力症状,病情进行性加重,12岁左右失去独立行走能力,20岁由于肌无力、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
虽然肌营养不良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是人们对该病的了解意识却很浅薄,由于人们对这种疾病认识的不足,误诊,误治的现象比较常见,因此,医院专家褚福镇在这里提醒您,正确认识进行肌营养不良,早发现,早治疗是康复的关键所在。
了解症状,早发现、早治疗!据医院专家褚福镇介绍,肌营养不良的发病与遗传基因的突变有关,表现为基因缺失、重复和点突变,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不能生成或缺乏,从而引起临床上所见的肌肉萎缩、无力。
通常患儿多于4~5岁发病,一般不晚于7岁。患儿的坐、立及行走较一般小儿晚,常在会走路以后才发现,多在3岁以后才引起注意,会走路行走缓慢,步态不稳,左右摇摆,宛如鸭步。具体症状如下:
(1)双下肢近端无力,跑步困难、易跌、上楼费力;(2)四肢近端、肩胛带、骨盆带的肌肉明显萎缩;(3)行走时腰椎过度前凸,骨盆及下肢呈摇摆状,似“鸭步”步态;(4)因肩胛带肌肉无力、萎缩,当双臂前伸时可见“翼状肩胛”;(5)面肩肱型:肌病面容,闭目不合,噘嘴不能,口唇肥厚等;翼状肩胛;上臂细瘦。(6)肢带型:四肢近端肌肉无力、萎缩;上楼困难,举臂不能过肩。(7)眼咽型: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吞咽困难,构音不清。
破除治疗弯路,树立科学有效治疗观研究发现,肌营养不良的发病根源在于患者的肌神经组织的受损、变异或死亡,引发肌肉变性,导致一系列异常症状,而传统治疗方式往往只能缓解病症,延缓疾病发展,对受损、病变的神经组织根本无效。因此,在肌营养不良的治疗研究上,应该针对其病灶进行有效治疗。
医院作为山东医院,专家组一致致力于肌营养不良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中,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成功研发先进生物治疗技术——调控神经元平衡疗法,该疗法能快速修复衰老、损伤的肌神经细胞,同时辅以康复训练,有效改善肌肉萎缩、肌无力、肌肉痉挛等临床症状。
“调控神经元平衡疗法”具有疗程短、费用少、绿色、安全、无痛苦等优势,该疗法自推广应用以来受到很多肌营养不良患者的信赖,已有众多患者在这里获得康复。
温馨提示:如果您还有不明白不懂的地方,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或拨打健康-直接和专家交谈,专家会为您提供专业、详细、耐心的解答。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