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又称为骨骼肌减少症,是指骨骼肌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引起的综合征。肌肉是身体活动的基础,肌肉流失或质量下降会出现四肢乏力、行走不稳、缓慢等症状,因此大大增加了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跌倒的发生风险。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骨骼减少症呢?针对各项病因,又该如何预防呢?听听老年病专科医生来讲一讲...
听说运动量减少会导致肌少症?
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手机、电视、电脑逐渐变成主要的沟通与娱乐工具,生活方式改变、久坐不动等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肌肉流失。由于缺少适当的锻炼,身体肌肉流失,肌肉力量下降。
建议老年人每日坚持适当强度的室内、室外活动,比如试着每隔半小时到处走走,这是消除肌少症威胁的最有效的方法。
每天吃饭还营养不良可咋整?
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是肌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推荐合适的饮食蛋白摄入量为每天每千克体质量1.0-1.2g。同时,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非常普遍,尤其是1,25双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会导致肌肉纤维数量经济肌肉强度的下降,
推荐老年人每日保证摄入1颗鸡蛋,1杯牛奶,适当增加瘦肉的摄入。可以适当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每日保证30-60分钟日晒。
激素能有啥变化?
老年人体内睾酮、雌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等激素水平下降及胰岛素抵抗时,可导致骨骼肌减少。相对而言,雌激素主要影响肌肉强度,而男性睾酮水平在男性肌少症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老年男性低睾酮水平与肌肉量、强度、功能下降均相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水平下降及胰岛素抵抗是导致肌细胞内脂肪增加、蛋白生成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需要低盐、精蛋白饮食,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