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驻颜养生之内调篇2一一食

我们已认同,内调以饮食为基础。你吃对了吗?

根据中医理论,运用阴阳分类法,人体正常体质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阴阳平和(中性)体质,其体征为身体强壮,胖瘦适度,体形匀称;面色红黄明润(针对黄种人),头发稠密光泽;鼻色明润,嗅觉通利;食量适中,二便调畅;唇色红润,舌质淡红、润泽,苔薄白薄,脉象缓匀有神;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能耐寒暑,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阴阳平和体质是最理想的体质,它可以是先天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的馈赠;也可以通过后天的调理达成,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第二种就是偏阳(热)体质,其体征为:形体适中或偏瘦结实;面色偏红或苍黑,或呈油性皮肤,易生疮疖;食量较大,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黄赤;唇舌偏红,苔薄易发,脉象多数或细弦;平素畏热喜冷,体温略偏高,动则出汗,口渴喜冷饮;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灵敏;性格外向,易急躁。

同理,偏阳体质可以是先天缺陷,也可能是后天损伤,我们也可以通过调理修复。

第三种是偏阴(寒)体质,其体征为:形体适中或偏胖,肌肉不壮;面色偏白而欠华,口唇色淡,舌质偏淡,脉多迟缓;毛发易落;食量较小,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平时畏寒喜热,手足不温,或体温偏低;精力偏弱,容易疲劳,睡眠偏多;反应较慢,喜静少动;性格内向,或胆小易惊。

以上三种就是人体正常的体质类型,但具体到我们个体,往往出现多种体质综合特征。比如偏阳体质却畏冷畏寒,这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出现了病征,气滞血虚导致了我们畏寒。

前面介绍了人体的体质差异,现在来说说食物的性效。凡是能吃的物品都可以叫做食品,这就是“药食同源″的来历。只是因为它们性效大小的不同,而有用量和频率的区别。药材相对于食材来说,它的性效强烈一些,多食会发生不良作用。食材性效相对平和,可以当成人体的营养物质来源日常食用。

既然是营养物质,食材当然也具有它本身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丶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我们这里就介绍与本文有关的四气五味。

四气包括寒热温凉平。寒凉属阴,寒凉性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特点。温热属阳,温热性食物,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特点。

看到这里大家已经幌然大悟了。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才有益健康。如果你是偏阳体质,就要多食寒凉食物,温热食物往往会给你火上添油。

那么偏阴体质是不是就不能碰寒凉食物了?倒不用那么绝对,如果你还没有寒到宇文玥的程度,偶尔吃了点寒凉食物也没多大关系。只是平时要多吃温热食物改善体质。这就需要灵活运用,就象生理期的偏阳体质也不宜过食寒凉一样。

阴阳平和体质的人乐了,他以为自己可以胡吃海喝,不讲究了。这我得给你浇盆凉水。平和体质的人还得维护身体阴阳平衡,如果偏嗜寒热,打破了阴阳平衡,也就损害了体质的平和。

下面再来谈谈五味。五味包括辛、甘、酸、苦、咸。五味对人体都有不同的裨益,但过食都会产生不良作用。而且五味分别关联人体五脏,营养由五脏各自吸收。如果偏嗜五味,就会造成有的脏腑营养不良,而一些脏腑又营养过剩,这都会损伤脏腑,导致机体功能失常。

总之,《黄帝内经》养生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治未病”。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预防疾病;二是如果得了微症(亚健康状态),要阻止它向重症急症发展。我们了解了食物的气味,认识到自己的体质,就要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规避有损自己身体的食物,科学养生,避免积微成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lbf/11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