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肾性骨营养不良

北京中医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pf/a_4651560.html

在王质刚教授逝世92天之际,仅以此系列文章怀念王质刚教授~~

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发展到CKD3期和终末期(CKD5)常常出现骨、矿物质代谢紊乱,骨组织学表现为以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hyperparathyoidiam,SHPT)为代表的高转运骨病和低转运骨病,以往将其统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Osteodystrophy,ROD)或肾性骨病(renalbonedisease),具有起病隐匿,危害严重的临床特点。随着透析技术的进步,患者存活期越长ROD患病率也越高,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都备受重视,尤其是ROD相关指南不断更新和基础研究、新药研发方面都有很多重大进展。

一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历史演变

早在多年前,我国古代西汉时期的医方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出“肾主骨生髓”,注意到了肾脏具有内分泌生理功能。-年,我国学者刘士豪、朱宪彝注意到当时国际上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引起的骨病变命名很不一致,有称"肾性软骨病"、"肾性侏儒"、"肾性骨发育不全"的,还有称"肾性纤维囊性骨炎"的。他们认为前三种命名都具有各自的片面性,最后一种命名,如果采用,则需要进一步作病理研究。他们提出“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病名,也称肾性骨病,这一命名被国内外医学界广泛采用至今。

上世纪70年代以后透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普遍期延长,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研究和治疗也带来了快速发展。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ationalKidneyFoundation,NKF)开始着手透析病人生存质量指导(DiseaseOut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yingyang.com/jlsx/8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